尼日利亚空军(NAF)曾经在2018年采购3架中巴研发的枭龙-2战斗机,2023年,外媒报道尼日利亚试图增购“枭龙-3”战斗机,但是交易延迟,外媒推测是预算、维保复杂、多元化发展思路影响了采购方案;
果然,2024-2025年,尼日利亚采购意大利多用途教练机:它与俄制雅克-130、中国L-15颇有渊源—价格却远远高于中俄制同款:算是尼日利亚填补了战斗机空缺;
2025年5月初,巴基斯坦的歼-10CE绝杀印度阵风战斗机:恰逢尼日利亚空军访问过中国,于是乎,纷纷推论它会采购歼-10CE……
可是,尼日利亚空军参谋长哈桑·巴拉·阿布巴卡尔空军上将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中国时间为4月20日-25日(时间不对!),代表团到访北京、合肥、南京和西安。据尼日利亚空军称,该代表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的高级管理人员举行会谈,这两家公司是中国主要的国防承包商—居然没有中航工业的代表?即便北方工业可以代表中国出口战斗机,可是,现场总得有中航工业技术人员做详细介绍吧?起码也要去成都或者贵阳看看歼-10CE的厂房和试验场吧?
重点:双方讨论的重点是对于实施“尼日利亚军用全雷达覆盖”(MTRACON)计划至关重要的技术—尼军目标明确:优先采购覆盖国土乃至西非的态势感知网络;
中方向尼日利亚空军官员展示包括高能激光反无人机技术、“天龙-50”防空系统、反隐身雷达等:尼日利亚苏莱曼·卡比尔·乌斯曼空军准将指出与中国国防企业保持持续接触对于确保任何采购或合作项目的长期可行性至关重要—没有确定采购何种武器—它是否有能力支撑歼-10 CE的到来呢?
尼日利亚空军装备繁杂不堪、数据链和雷达系统建设滞后、后勤保障混乱、飞行员训练严重不足,而且,它缺少可靠的预警/电磁战飞机、地面雷达和防空系统、数据链、卫星导航/定位系统、5G网络覆盖面积匮乏,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它都不具备支持歼-10CE发挥战斗力的物质准备;
尼日利亚空军同时运营中国JF-17、俄罗斯米-35M、美国A-29、法国Alpha Jet等机型,零部件供应链分散且成本高昂:例如,一架JF-17因等待中国提供的航电模块停飞3个月,而米-35M直升机常因俄制发动机短缺沦为“停机坪展品”;仍有15架Alpha Jet攻击机(平均机龄40年)被迫超期服役,2022年因起落架故障和发动机起火导致4架报废。这些“飞行棺材”不仅出勤率低于30%,还挤占本可用于新装备的维护资源;
为快速填补JF-17等新装备的人员缺口,尼日利亚将飞行员培训周期压缩至18个月(国际标准通常24-30个月):2023年演习中,尼空军JF-17飞行员误将激光制导炸弹投掷模式设为“训练用空包弹”,导致对博科圣地据点的空袭完全失效;
关键任务(如无人机操控、电子战)严重依赖中国和巴基斯坦顾问。一名尼日利亚军官匿名透露:“我们甚至无法独立启动翼龙-2的卫星链路,每次任务前必须电话请示中方技术人员。”
缺乏专用预警机和先进雷达网,反恐行动中80%的目标识别依赖地面部队手机拍摄的模糊视频。2021年一次误炸事件中,空军因将牧民集会误判为恐怖分子集结,造成50名平民死亡;尼日利亚陆军与空军仍使用不同制式的通信设备:一次联合行动中,陆军用华为无线电呼叫空中支援,而空军伊尔-76运输机搭载的摩托罗拉系统无法解码,最终导致支援延误6小时;
贪腐严重腐蚀尼空军实力和战斗力:2016年,尼日利亚以2.5亿美元采购12架二手米格-29,实际到货仅6架,其余资金经层层转手后消失。这些“幽灵飞机”至今仍在国防预算文件中“服役”;尼日利亚审计总署2022年报告显示,空军当年申报消耗航空燃油1.2亿升,但根据飞行日志推算实际用量不足7000万升,差额价值3800万美元的燃油疑被黑市倒卖;
尽管JF-17和翼龙无人机提升纸面战力,但完全依赖中方提供加密通信模块和数据链。2020年因尼军不愿意及时支付服务费,中国一度暂停卫星支持,导致尼空军无人机部队瘫痪两周;
西方制裁对它影响尤其严重:美国《莱希法案》禁止向涉嫌侵犯人权的部队提供技术支持,尼日利亚因误炸平民被暂停A-29攻击机的智能炸弹供应,被迫改用无制导火箭弹,攻击精度暴跌80%!
经过多年反恐战争,尼日利亚军队更加需要适合反恐专用的攻击机、无人机、远程火箭炮、重型自行榴弹炮等,它们可以消除国土上的恐怖武装—至于四代战斗机,用于反恐作战的效果过于浪费了;
未来,尼日利亚国土雷达网络建设完成了,拥有一定军费支撑(8000万美元一架对尼西亚而言不便宜)、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和后勤人员、后勤维护体系健全、反腐败成效显著了,它或许可以采购歼-10CE、歼-10A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