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山东农村,历史的印记却让其荣登“中华抗日第一村”的桂冠。与其他风景如画的地方不同,这个村庄的主角并非山水或田园风光,而是一座用红色石头精心雕刻而成的纪念塔。它静静矗立,见证了242位烈士在血与火中英勇作战的峥嵘岁月。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畏奉献,才为这片土地赢得了“中华抗日第一村”的声誉。

1941年的战争烽火中,这个山东村庄一度被超过1000名全副武装的日本步兵和骑兵包围,敌人想要轻易征服这里。然而,经过一天的生死较量,侵略者不仅未能如愿以偿,还在原本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上百名士兵的代价。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件,能够改变这一切?



让我们回到1941年,那个时期的旧中国依然在抗日战争的猛烈冲击中多方挣扎,中华儿女们不畏艰险,在全国各个角落积极寻求抗敌之策。在山东临沂市板泉镇的渊子崖村,这里悄然演绎着一段自发抗日的动人故事,成为了国人团结抵抗的活动根据地。

早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渊子崖村的村民便立起了高达五米、厚约一米的坚固围墙,将整个村庄悉数保护在安全的“怀抱”里,以抵挡土匪和盗贼的侵犯。同时,村民们自发地筹集采购了钢枪、土枪以及土炮,在村庄的四个角落竖起炮台,村庄宛如一座布防严密的要塞。



在抗日战争的风头正劲之时,渊子崖村的西侧大部分区域已被日军霸占,而渊子崖村及东边则仍是八路军活跃的领域。由于邻近敌人的活动范围,八路军战士们不得不加强对渊子崖村民的训练,动员他们组成抗日自卫队,以更好地进行防御。



不远处的一个伪军据点,时常派人向渊子崖村索要食物和物资,然而每次都被村民们顽强的抵抗所击退。这一切让伪军愈发仇恨渊子崖村,终于,在一次行动中,伪军向日军诬告,称村内藏有八路军。于是,拥有超过1000人,装备精良的日军大队在凌晨悄然包围了渊子崖村,携带着重炮与重机枪准备进攻。



在发射了20多枚炮弹之后,敌军开始向村庄发起冲击,然而村里的自卫队由312名村民组成,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当敌军步入村庄的攻击范围时,村民们果断发射土炮,瞬间击毙了十多名侵略者。尽管日军随即调整战术,甚至短暂突破了村墙,但在全体村民奋勇反击下,敌人始终无法获得进一步突破。

在这场生死搏杀中,村民们没有枪械便拿起刀,没有刀就用铡刀,甚至铁钩和铁锨也成了他们的武器。父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儿子便毫不犹豫地接替;丈夫英勇牺牲,妻子便同样奋力向前。在这样的殊死战斗中,1000多名日军整整一天也未能攻克渊子崖村。

当傍晚八路军的增援赶到之际,日军显得惊慌失措,迅速逃窜。战后统计显示,试图进攻渊子崖村的全副武装敌军中,有112人被勇敢的村民打死。这一战绩不胫而走,最终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他在延安亲自撰写了赞文,称渊子崖村为全国抗日村的典范,而这份荣誉也让渊子崖村被广泛称颂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