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426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我曾以为大家都知道“大龄剩女”是单身女性的豁达自嘲,没想到那么多人发自肺腑地信以为真。好怕他们真以为雷军喊出那句“感谢榜一大哥”时,是因为缺钱。

1、“大龄剩女”,是个伪命题

如果我说,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大龄剩女”,一定会有一部分男性(请注意我说的是一部分)急得跳脚:

“别孤芳自赏了,你就是老了没人要你”

“别嘴硬了,你就是活得孤独寂寞痛苦”……

大龄未婚女的痛苦,通常不是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感知的,而是在别人的口中。那些强安在大龄女头上的“痛苦”“心理变态”“没人要”的污名,只是输出着自己的内心投射。

作为大龄未婚女的一员,现身说法,我并不否认在生活中偶尔体验到的婚育压力,孤独感的侵袭,对年华老去的焦虑等等。但试问这世间的凡人,有几人能无忧无虑?人活着,不是有这样的痛苦,就是有那样的痛苦,婚姻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一婚解千愁。未婚有未婚的痛苦,已婚有已婚的痛苦,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痛苦,不要美化(或丑化)自己没走的路。

为什么说,“大龄剩女”是个伪命题?因为这部分群体,只要自己愿意,几乎可以随时脱离所谓的“剩女”籍。既然并非被动,“剩”字从何谈起?

造成所谓“大龄剩女”现象的根本原因,更多的是女性内心较高的择偶标准和道德标准。

它们就像两道阀门,将女性自我封闭于婚姻浪潮之外的高阁。实际上,这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降至低位,女性都将轻而易举地获得伴侣和子女。

毫无疑问,女性天生自带性价值和生育价值,而这是男性一生的基因动力。男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他们在性方面有着更为直观和强烈的感受,而睾酮等激素的分泌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性冲动。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普遍高于女性,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性欲和性行为频率。

正如我的一位男性粉丝亲口所言:“男人其实很无聊,一辈子就想两件事,搞钱和搞女人。搞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搞女人。”话糙理不糙,我相信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被激素控制的普通男人的一生。

基于此,女性在生理上便具有了巨大的先天价值。只要她们愿意降低释放价值的标准,就不存在“剩女”。一定有男人会反驳,哼,30多岁的老女人我才不要。但是请你明白,女人是择偶,不是择你。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试想一下,如果女性降低择偶标准,自愿无彩礼嫁与身边任何一位追求者,结果如何?再降低,自愿嫁与农村大龄剩男,结果如何?再再降低,自愿嫁与偏远山区贫穷流浪汉,结果如何?我想不会有任何人认为这样的女性会遭到拒绝。



且不说我们设想的是一位健康的未婚女性,即便是二婚三婚女性、残疾女性,甚至从事过特殊职业的女性,只要尚且长着正常的女性生理特征,就不会嫁不出去。在某些男女比例悬殊的农村,二婚带孩子的女人照样被婆家出高价彩礼迎娶,此外,脑瘫新娘、残疾新娘的新闻案例也是不胜枚举。

为什么我们只看到街上的流浪汉而看不到流浪女?因为女人一旦上午流浪,下午就被“收留”了,晚上就上炕了,十个月后孩子就出生了。而至于有人说,女人不婚不育死了都没处埋,且不说想的开的女性根本不在意身后事,即便在意,单身女死后有的是人抢着配阴婚,甚至一盆骨灰都能获得十几万彩礼。这些事情,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是也侧面证明了,女性只要肯放弃自己,就一生都有利用价值。

而女性如果将道德标准降低,混迹于男人堆,甘当别人婚姻里的2+1,对男人的各种明示暗示欣然接受……这样的女性结婚反而比矜持的女性更加容易;即使没有婚姻,难道会愁没有“伴侣”?如果想生育,随便在某一次云雨中留下一个孩子,也完全不是问题。

简而言之,只要女性愿意,就不会嫁不出去。

“剩女”之“剩”,绝非“剩男”之“剩”。男性在感情中主动追求,是因为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就可能真的找不到伴侣。因为相貌资质平平的男生,大概率一辈子也体验不到被女生倒追的感受。而真正高大英俊的优质男性,即使从不主动也不缺女人的爱慕。



于社会而言,人应当秉持较高的道德标准;于个人而言,人应当珍惜自己的情感付出,秉持较高的择偶标准。

明明是美德造就的大龄未婚女,却被泼了一身又一身的脏水。

2、“大龄剩女”的标签背后,究竟是谁在焦虑?

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在“大龄剩女”的话题下看到的,真正的主人公自诉焦虑痛苦的视频不多,而某些异性替“剩女”们焦虑的倒是不少。

“既要又要,活该嫁不出去”

“过了45岁没有孩子,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凄凉”

“不结婚不生孩子,你老了都没人管你”

“都30多岁快绝经了,还以为自己是小仙女”

“等你成了高龄产妇看谁还要你!你就没有价值了”

……

他们一边说着“女性不是生育机器”,一边说着“生不出孩子谁会要你”。他们结婚的目的到底是爱情,还是生育?大概只是前者为了促成“价廉”,后者为了保持“物美”。

向女性强调你不是生育机器,只是为了最大程度忽略你的生育付出,避免用经济价值兑换你的生育价值。制造大龄产妇焦虑,也不过是为了让你趁着年轻嫁出去。

普通女性不必被“不要物化女性”的宣言蒙骗。这里的“女性”通常指女性的家庭劳动价值和生育价值,你不妨把“女性”替换成男性的主要价值——“劳动”。

“不要物化男性”“不要物化劳动”,所以,有男性愿意免费给老板打工吗?上班不给钱可以吗?当今社会千千万万“牛马”,谁不是在“物化”自己?谁不是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如果老板一句“你不要物化自己”,就不给你加班费,你会乐意?



同样的底层道理,而女性的家务劳动和生育价值,就可以被随意忽略。你看懂了职场PUA,却不允许女性看懂婚育PUA。

我不在意物化自己,买我的劳动要付钱,买我的时间要付钱。不是“物化”,而是每一项付出都应该被定价。确认了价值的东西不收费,才更凸显情分的可贵。

网络上有太多人想要为大龄女代言了,哪怕他是个男性。他们假想出大龄女生活的凄惨,并将这种凄惨大肆渲染后传播给那些20多岁正在成长中的女性,以便将她们从走向大龄不婚的道路上截停。他们不是真的怕女孩们单身凄苦,他们只是想趁着鲜嫩,及时摘去她们的青春。

对于终生不婚不育,女性的接受度往往大于男性,甚至事实上面临的社会压力也低于男性。

首先,从生理上来讲,受激素影响女性的生理需求通常低于男性,而生育的成本远高于男性。这相当于一件东西,又贵又没那么强烈需要,心态当然就变成了,“有好的最好,没有好的,不要也行”。

其次,从传统观念角度,男性通常被父权制捆绑,承担着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长辈们对男孩不婚不育的反对程度,要远甚于女孩。女孩不婚不育,长辈更多的是忧虑她个人未来的老年生活无依,而男孩不婚不育,则要被叠加“让我们老X家绝后”“让父母出门抬不起头”“让我们家族香火断代”等等一层又一层“罪责”。尤其是独生子或长子,哪怕不想结婚也要结,因为扛不住家族压力,男人没后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最后,从社会舆论角度,对于大龄未婚女性,虽然依然存在一部分人的恶意诋毁,但是也有越来越多人表示理解。而对大龄未婚的男性,人们或许明面上不会说的那么难听,但是私底下会蛐蛐的很难听。对大龄未婚女,至少有一半人会体谅,“如果遇不到好男人,宁愿选择单身”“婚姻是个火坑,不跳也罢”“只要自己手里有钱,独立生活也挺好,少了婚姻的麻烦”……而对大龄未婚男,至少90%的人会私下猜测,“他是不是生理有问题?”“他是不是取向有问题?”“他是不是太穷?太抠?”而对这些隐形的诋毁,男人无从辩解。

因此,某些男性通过互联网大肆公开批判、侮辱大龄未婚女,根本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很急,也侧面印证了他们头上巨大的婚育压力。

人是不会去讨论那些自己根本不关心的人的。比正常工作生活的大龄未婚女更凄惨的,还有那些真正老无所依的空巢老人、失独老人,贫困人口,重病患者,残疾人等。他们不讨论这些人,因为这些人真的与他们无关。而被痛斥、贬损、阴阳、侮辱的未婚女人身上,恰恰有那些顶着婚育压力的男性想要的价值。他们又恨又急,在求之不得的焦虑中,将渴望炼成了愤怒。

我相信,思想理性、开放的男性,此时一定能读懂我对男性的善意。

3、戳穿关于“大龄剩女”的谎言

谎言一:骂你是关心你

其实,社会舆论对于“大龄剩女”的大肆批判、攻击,本质上不是出于严厉的“关心”,催促让大龄女早点走入婚姻,而是让那些年轻女孩们不要成为“大龄剩女”。

正如他们所说,“老女人就没人要了”,诚然,他们当然不愿意选大龄女,他们只是杀鸡给猴看,警示恐吓那些有晚婚意向的年轻女孩。这关乎着大批男性的婚期。他们也不是怕自己晚婚,而是怕自己想结婚时,只有35岁的“老女人”们愿意。

他们不是在意“大龄剩女”,他们只是在意更多青春的肉体走向“大龄剩女”的结局。

男人之所以喜欢年轻女孩,一方面因为青春的性吸引力和健康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年轻女孩更好骗。大龄女生不仅能一眼看穿他的恋爱把戏,甚至在事业上也有了一定积累,能在经济上把男生比下去。无法满足一些幼稚低层次男生的骄傲情绪。

我们不否认部分成熟、有思想的男性,能够欣赏成熟女性的智慧与魅力。也期待有更多这种男性的出现。

谎言二:成了大龄产妇就不好生孩子了

临床上将年龄超过35周岁的产妇称为高龄产妇,因为女性在35岁之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排卵质量也可能下降,从而增加了不孕、流产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这是通常用来吓唬女性的话术,从科学上我们也并不否定其合理性。但是,我们要关注到一个词,叫“风险”,也要想到一个词叫“个体差异”。从大数据角度,35岁以上生育更加危险,可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至少在35-40之间依然保持良好的生育能力,也有相当一部分25-29的最佳育龄女性因个人健康问题生育困难,甚至无法生育。

事实上,任何一条大数据都不能代表你这个个体。在大数据里你有50%的流产风险,而你本人身体康健,顺利生产,那你就是100%的安全。归根到底,对个人而言,我们分析个体健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大数据。有人25岁卵巢早衰,有人60岁顺利生产,风险归风险,而你本人才是实际。

此外,高龄产妇不仅指产妇本人高龄,产妇年轻而配偶高龄一样会增加孕育风险。如25岁女性和45岁男性生孩子,胚胎风险一点不比35岁女性生孩子低。可人们从来不会大肆宣传男性随年龄增长,精子质量变低,造成的生育风险。

研究表明,男性精子质量从35岁左右开始逐渐下降,精子总数、浓度、活动力等指标出现衰退,DNA碎片率(反映遗传物质损伤程度的指标)升高。40岁以上男性的精子质量衰退加速,精子活力平均每年下降约0.7%,畸形率增加,DNA碎片率可能达到年轻男性的2倍以上,自然受孕成功率降低,流产或子代健康问题的风险上升。



谎言三:宁要二婚都不要大龄女,大龄女一定性经验丰富

女人一辈子都免不了被造黄谣。即使你都大龄单身了,还是有人对你进行荡妇羞辱。

有些人认为大龄女一定是“没玩够”“不知道交过多少男朋友”,有多次性经验。

实际上,首先大龄女未必“花心”,很多甚至从未谈过恋爱,35+母单或保持处女的女性朋友,我身边就有三五个。这样的女性所谓“不纯洁”从何谈起?她们这么多年扛住了多少诱惑和压力,依然保持清纯,却单纯因为年龄就被莫名泼脏水,真是委屈。

其次,需要某些男性明白一个道理:你喜欢的美女别人也喜欢;而那些因相貌极度丑陋保持纯洁的女性,大概率你也不会看一眼;那些因自爱保守而保持纯洁的女性,又大概率看不上你。你不是恨女人花心,你是恨这天下的美女没能为你守贞。

这个世界不需要男人解读女人,不需要已婚解读未婚。大龄未婚女没得罪任何人,也不需要他人代言。成年人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不需要不请自来的人生教官。

请这个世界停止污名化大龄未婚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