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老师郭衡帮助学生拉伸。陇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4月22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中,陇西籍运动员毛祥祥和队友夺得越野滑雪女子听障短距离(传统技术)项目金牌。
至此,陇西县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培养出12名全国冠军。
陇西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2009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都是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等的孩子。
多年来,学校秉承着“体育强校”的办学目标和“以体育残”的育人方针,大力发展体育教育,促进残疾学生健康成长。
2人获得奥运冠军,12人获得全国冠军,2人入选国家队……从2014年到2023年,陇西县特教学校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赢得73金32银17铜,在国家级比赛中赢得10金21银10铜,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赢得83金53银27铜,共计163枚奖牌。
陇西县特教学校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2015-2018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甘肃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
这所学校在残疾人体育教育方面有什么独到的方法?日前,记者走进陇西县特殊教育学校,对话体育教师郭衡。
郭衡,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2011年,因为工作调动,他来到陇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
从那时起,体育为他和这群特殊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学的体育专业,来到学校以后,看到不少孩子在体育上有天赋,就想着把这些孩子着重培养下。”郭衡说。
陇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开展乒乓球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郭衡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和听力障碍孩子的交流。
为了能和他们无障碍交流,郭衡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大量的手语,慢慢地,交流变得顺畅起来。
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一些非常抽象的词语,孩子们无法理解的时候,郭衡就不停地作示范。一遍、两遍、无数遍……孩子们一点一点地体会动作的细节和要领。
“遇到的困难也是挺多的。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参加健全人的比赛,裁判员发令的时候,他们没办法听到,我作为教练员,只能蹲到离他们十几米远的地方,给他们打手势。这样一来,起跑就比其他运动员慢了。”郭衡说。
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孩子们都坚持训练。寒假暑假,因为好多孩子都离家比较远,学校免费提供住宿还有伙食。
在艰难的摸索期,孩子们吃苦,郭衡也跟着吃了很多同样的苦。但是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为共同的目标顽强拼搏。郭衡说:“那时候苦是苦,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因为我们心里头都有共同的一个目标:在全国比赛当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2021年,陇西县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女聋足球赛,取得了全国第6名的成绩。
那一刻,郭衡如释重负:“孩子们这么长时间辛勤地付出,苦没有白吃,得到了回报。”
在体育的加持下,这群特殊孩子,走出了不同寻常的人生路。
2019年3月,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张伟勤为甘肃代表团夺得本届残运会首枚金牌。这是甘肃代表团在全国残运会历史上夺得的首枚冰雪项目金牌。
2024年3月,张伟勤、毛祥祥两位运动员在土耳其举办的第20届听障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团体竞速传统式比赛中,以22分33秒6的成绩获得冠军,实现了中国队在听障冬奥会越野滑雪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通过体育锻炼,这些孩子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十分自信,融入社会也融入得也特别好。”郭衡欣慰地说。
来源:新甘肃〡编辑 整理: 掌上陇西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征稿邮箱:50169220@qq.com
合作请添加小编微信号:zhangshanglongxi
掌上陇西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广告发布|便民信息|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