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非常炸裂的新闻,忍不住想聊两句,这年头有些人为了红,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一位聋哑人网约车司机从2025年3月开始在车内安装偷拍设备,拍摄女性乘客,尤其是穿着时尚或者暴露的乘客的视频,然后以低俗文字发布在网上用以引流吸粉。

可以看到,视频的数量非常的多,超过200个,而搭配的文字都是「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夜里3点去干嘛」「无X裤,太放开」这类低俗擦边的配文。



现在通报已经出来了,当事人已经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这里科普一个点,就是聋哑人是可以考虑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事项之一,但只是可以,而不是必须。

不过关于偷拍这类的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处罚是5到10天,情节严重的,是10到15天。

我觉得这次事件由于是上传到网络上,而且获得了很多的浏览传播,可以算是性质恶劣。

不过,也就是顶格15天了,最多再加上1500元的处罚。



那这事儿的核心点在哪里呢?

就是司机的身份,聋哑人。

聋哑人能不能拿驾照呢?答案是,可以。





那聋哑人能不能开运行性车辆?答案是,也可以。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媒体宣传都是把这事儿当个正面典型在宣传。





甚至,我还看到过这样的报道:

武汉市普爱医院眼科医生杨蕾蕾介绍,开车主要依靠视觉。武汉市区禁止鸣笛,聋哑人和健全人开车时,对听觉的依赖区别不大。而聋哑人对身体两侧视野的敏感度比健全人更强,更容易察觉周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从这一角度来说,聋哑人开车甚至更有优势。

当然,开车上路的时候,还是要带助听器的。

那接下来的话题就是,聋哑人就一定代表人格高尚么?

当然不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普通人里有坏人,残疾人里也会有坏人,都一样。

这个新闻很明显就让我们看到了,聋哑人在网约车就业上没有遭遇到歧视,是很好的一种谋生手段,很多乘客也很包容自己的司机听力不好,但,这种善意的包容并不能带来友善的回报。

而现在短视频的发展,的确让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只要能吸引眼球,能涨粉丝,就会有很多神奇的操作。

比如最近还有个新闻,我的老家成都,有个男子在地铁上做出发出怪声、肢体扭曲等怪异夸张动作,装丧尸,导致乘客惊慌躲闪,最后的结果是,三人受伤。

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的截图,这是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报道的,都丢脸出国门了。







所以地铁事件和网约车偷拍事件,内核都是一致的,就是想要红,想要涨粉,想要通过涨粉来变现。

还是那句话,正常人里面有一小撮在这样做,残疾人里面也有一小撮在这样做。

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我之前采访过我还在读中学的小外甥女,说法都是:

班上的男生就想以后当游戏主播,女生就想当旅游主播或者舞蹈主播。

大家可以试着问一问家里的晚辈,相信我,如果他们愿意说真心话的话,你会发现这类认知渗透的非常恐怖。

记得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当什么科学家,或者考好大学以后进大公司,这才短短十多年,大家的人生目标都已经完全变了。

某种意义上,我也不责怪这种认知迭代,因为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网红可以在无学历、无知识、无努力的情况下,轻轻松松每天躺赚很多人一年都赚不来的钱。



比如这位网红,农村家庭出身,高中肄业,甚至还有案底,都能凭借夸张不顾形象的短视频段子与情绪化的直播风格积累百万粉丝,然后呢?买了几百万的豪车,还计划用2000万现金买个别墅。

然后在直播间给大家看她的流水和营收,一天躺着也能日入30多万。

这就是榜样的威力。

所以当这种「只要能红就能逆天改命」的环境里面,偷拍女乘客然后搭配擦边文案来吸粉,就成了那位聋哑人司机认知中的『发家之道』。

可悲么?可悲。

但这种可悲我觉得不在于个案,而在于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案例依然正在发生。

各位大佬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