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来说都拥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胡编乱造抗日神剧,即使是作为亚洲电影之光的韩国,拍起抗日电影也绝不手软。



这部由玄彬主演的电影《哈尔滨》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起刺杀事件,半岛爱国志士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安重根当场被捕并于次年被判处绞刑。由于整个刺杀行动只持续了短短几分钟,电影的大部分篇幅都不得不花费在描述安重根的早年抗日经历和刺杀行动的准备之中,让人感觉整部电影显得繁冗拖沓,特别是对于并不了解半岛历史的外国观众来说。

从一个外国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部抗日电影《哈尔滨》,除了爱国志士安重根的一腔爱国热情以外,更多的感受是对于半岛悲剧命运的思考。



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吵架”,大部分场景都集中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各位独立运动主要领导人对于各种事务进行着激烈的争执。从刺杀行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一直吵到当年安重根在战场上对于日本战俘的宽待,让人看得脑浆沸腾。

这个民族狂妄而又自大的性格在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半岛狭小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民族在面对危机时总是显得毫无退路,在面对危机时往往做出过于激烈的反应,例如电影中描述的这次刺杀行动。



明治末期,主张宪政的伊藤博文始终与军方处于互相牵制的状态,特别是在半岛问题上当时作为“韩国统监”的伊藤博文并不主张立即合并。1905年11月,日本政府威逼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同意日本管理朝鲜的一切外交事务,调遣军队的权力,还能直接对地方官吏发布命令。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统监,朝鲜政府成了一个傀儡政府。

然而当伊藤博文于1909年被刺之后,失去压制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迅速崛起,1910年,日本强迫韩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至此,日本正式吞并半岛,半岛也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次刺杀行动虽然获得成功,但是并没有挽救半岛命运,反而适得其反地加速了合并。



二战结束,获得独立的韩国逐渐发展成一个位居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并且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界杯。然而这个民族的性格却没有任何改变,无论是一百年前的安重根,还是前不久“冲冠一怒把严戒”的大统领。

电影结尾的字幕,在这些独立运动的先辈前赴后继的牺牲下,半岛终于获得独立。然而看到这里,作为一个外国观众却感到唏嘘不已,不知道这些先辈会如何看待自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独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