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评判一位皇帝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往往有着几个公认的标准:百姓能否安居乐业、领土是否稳固或有所拓展、国内局势是否稳定,尤其是造反派是否服帖。而这最后一点,往往也取决于前两点的成效,若能让百姓吃饱饭、稳固甚至扩大领土,通常也就无人敢轻易造反。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他推行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开辟上升通道;对外击败突厥,扬我国威;还开创 “贞观之治”,让百姓得以温饱,因此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反观宋徽宗赵佶,虽在书画艺术上造诣极高,却在金兵入侵时无力护佑皇室,导致 “靖康之耻”,也因此被钉在了昏君的耻辱柱上。
再看朱元璋,他严惩贪污,对贪污六十两银子者施以剥皮填草的重刑;同时兴修水利、发放耕牛、减轻赋税,让农民得以安心耕种,称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而万历皇帝,长达三十年不上朝,对辽东女真的崛起、江南的水灾以及官员的贪腐都不闻不问,最终给子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被视为庸君。此外,皇权交接是否平稳也是评判的重要标准,康熙年间虽发生九子夺嫡的惨烈争斗,但雍正最终稳定了局面,可算合格;而晋惠帝一句 “何不食肉糜” 尽显昏聩,再加上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然而,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长期以来饱受民间谩骂,背负着暴君的骂名长达千年。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他临死前为中国增加了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留下了两项影响深远的功绩。
公元 618 年,江都行宫弥漫着血腥气息。隋炀帝杨广面对铜镜,平静地整理衣冠,留下那句 “好头颅,谁当斫之?” 后,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史书中,他被描述为 “弑父淫母” 的暴君,“三征高句丽” 导致亡国,“开凿运河” 累死百万民夫。但鲜有人提及,在他去世前三个月,隋朝的版图达到极盛,面积高达 467 万平方公里。
实际上,杨广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冤的 “背锅侠”。他接手的隋朝,面临着诸多难题:关陇贵族把持朝政,地方豪强割据一方,北方突厥虎视眈眈。登基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这并非为了贪图享乐,而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他在《营东都诏》中明确写道:“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意在打造新的政治经济中心。但这一举措却被后世曲解为 “为看琼花修运河”,甚至衍生出许多与萧皇后的艳情故事。
大业五年(609 年),杨广亲征吐谷浑。这场在史书中着墨不多的战争,实则意义重大,为中国增加了青海全境及新疆东部七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他在此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将中原政权的控制线首次推进到祁连山南麓。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隋代军报残卷显示,隋军采用 “分兵合围、断其粮道” 的战术,迫使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逃往雪山。此外,杨广在对待西域的策略上也十分高明。裴矩在张掖举办 “万国博览会” 时,他给予西域商人优厚的待遇,高昌国王麴伯雅来洛阳朝贡时,还被赐婚华容公主。新疆库车出土的隋朝 “常平仓” 遗址,更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体系。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人皮日休的这句诗,道出了大运河的重要意义。杨广开凿大运河,绝非只是为了下江南游玩。永济渠直通涿郡(北京),通济渠连接洛阳与江都,江南河贯穿长江三角洲,三条水道将辽东、中原、江淮紧密相连,为他 “征高句丽” 提供了有力支持。北宋漕运司的账本显示,运河开通后,江淮漕粮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元朝郭守敬修建京杭大运河时,80% 沿用了隋代河道,直至 1908 年津浦铁路通车前,大运河一直是维系多个王朝国运的重要通道,就连如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参考了隋代的水利测绘数据。
此外,杨广还是科举制度的真正开创者。大业二年(606 年),他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 “进士科”。唐代出土的敦煌户籍档案显示,隋大业年间进士中寒门子弟的比例高达 61%,高于贞观年间的 43% 。杨广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他组织编修的《长洲玉镜》四百卷,整理典籍三万七千多卷,比《永乐大典》早了八百年。
然而,杨广死后,他的表侄李世民在《晋书・炀帝纪》中对他进行了猛烈批判:“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但事实上,唐初的均田制、府兵制、三省六部制等,大多是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隋朝灭亡时,粮仓储备充足,回洛仓的存粮够全国食用五年,含嘉仓遗址中至今还堆积着大量碳化粮食,而这些都成了李唐王朝初期发展的重要资源。
2014 年,大运河申遗成功,联合国专家对这一 7 世纪的人工水系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有趣的是,在杭州拱墅区的运河博物馆里,杨广的塑像却背对观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对他的不公。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僵化,其创始者杨广又成了替罪羊,人们似乎忘记了,正是这一制度,让中国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当我们如今乘船游览京杭大运河,或是在公务员考场奋笔疾书时,或许应该重新审视这位被误解千年的帝王。在暴君骂名的背后,是他为中华文明留下的两条重要血脉:一条是承载着漕运的运河,一条是为寒门学子打开上升通道的科举制度,它们浩浩荡荡,流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