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印巴冲突起源于克什米尔,也必将终结于克什米尔。这地方是1947年印巴分治时期,悬而未决的地盘。

过去三次规模比较大的印巴冲突,基本都是围绕克什米尔这块地盘而爆发的。因为分家的时候,其他地方基本都分好了,唯独这块地盘,一直没有定论。

现如今,虽然克什米尔看似一分为二了,但印巴在这里,只有停火线,却没有边境线,这才是最麻烦的。也就是说,双方随时在这里都会爆发战争,那谁还敢在这里搞投资呢?跑这里旅游,那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玩了。风景再美,和小命比起来,其实不值一提。



克什米尔因印巴分治一分为二

克什米尔地区约有17.3万平方公里,和波罗的海三国加起来一样大。也难怪印巴会为了这块地盘大打出手了,实在是一块不小的地盘。

而且克什米尔地区的风景还很不错,尤其是这次发生恐袭的帕哈尔加姆镇,更是被称之为当地的小瑞士。每年都会有上百万人次到这里旅游,当地旅游高峰期集中在6到7月,其中五分之一左右,都是来朝圣的。因为帕哈尔加姆镇是印教徒在这里的朝圣路线的起点。

除此以外,克什米尔地区目前还有超过1000万人口。所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里人口众多,风景优美,更是战略要地,印巴为此争夺不休,也可以理解。

不过真正让印巴在这里纷争不断的,还得是信仰问题。

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教徒占大多数,印教徒只是少部分。因此,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大部分当地人是想要加入巴基斯坦的。



但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土邦领主,却是一个印教徒,他更希望加入印度。那印度自然也有了讨要这块地盘的理由了。

双方在1947年大打出手,到了1949年停战后,各自占据了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停火线也就是那个时候划定的。

不过印度明显占了大便宜,他们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以及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中大量伊教徒的聚居地被印度所占。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伊教徒在印度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有不少成了黑户,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和家园,自然要起来抗争。紧接着就是大批人被印度赶了出去。这些人跑到巴基斯坦控制下的自由克什米尔后,组建起了一个个小的军事力量,时不时去印控区折腾一番。

所以说,克什米尔地区时不时出现恐袭一点儿也不奇怪,根源就是印巴将这地方一分为二,但没有正式划界。



拉达克地区,本是中国势力范围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主要包含3部分,分别是查谟地区、克什米尔谷地以及拉达克地区。

这三部分中,查谟地区的印教徒是最多的,所以印度统治这地方,问题不大,基本没什么安全危机。

克什米尔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皮尔潘加尔山脉之间。这地方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非常适合定居的,因此绝大多数克什米尔人,都生活在这地方。

而克什米尔地区的伊教徒又比较多,所以克什米尔谷地的伊教徒是非常多的。这次发生恐袭的帕哈尔加姆镇,就位于克什米尔谷地的阿南特纳格县。该县人口众多,超过了10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伊教徒。

拉达克地区,则是另外一处相对安稳的地方。因为拉达克地区地广人稀,拥有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45%左右,但是总人口只有26万左右。而这里的居民,原本都是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民。但历经风霜后,这里的人口成分是否正在慢慢被印度改变,那就很难说清楚了。

值得一提的是,拉达克地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且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这里的人种和文化,完全和西藏一样。

早在唐朝的时候,唐朝就曾经短暂控制过拉达克地区,其余时间,拉达克基本都是在西藏吐蕃王朝的控制之下。

清朝的时候,西藏是清朝的一部分,拉达克地区也就成了清朝的一部分。所以说,1846年英属印度单方面将拉达克划入克什米尔势力范围的时候,并没有通知清朝,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法行为。

即便当时的清朝或许无力阻止英国的强盗行为,但由于历史上没留下任何文书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该划界行为,明显是无效的。

1947年印度继承英属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后,将拉达克也抢到了手里。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对拉达克地区依旧可以有主权要求。



喀喇昆仑走廊、阿克塞钦守护着中国西部疆土

捍卫中国西部边陲的两个重要的地方,一个是喀喇昆仑走廊,另一个则是阿克塞钦。

1963年,中巴划界的时候,双方奔着友好相处的目的而去,所以都做了一些退让。巴基斯坦将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昆仑走廊,划给了中国。中国将2万平方公里的坎巨提划给了巴基斯坦。从此中巴之间,就没有领土争端了。

至于阿克塞钦,则位于拉达克东侧,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新疆,只有南部一丢丢位于西藏。所以阿克塞钦是我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交流沟通的关键,同样也是新藏公路的必经之地。

这个地方让印度人梦寐以求,因为他们的依据完全来自英属印度时期,英国人在地图上随意画的一条线,约翰逊线。

这条线将阿克塞钦地区也划入了克什米尔,所以当中国在阿克塞钦地区修路的时候,印度立刻就拿出了这条线来说事,并且表达了强烈不满。

1962年,双方在这里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战争,战后印度这才慢慢接受了现实。后来他们只庆幸,中国没有趁着获胜的机会,将拉达克也一并给收复了。

这或许就是政治智慧吧?当时就收回拉达克,当然是一件快意恩仇的事情。但收回以后,印度人肯定会各种找麻烦,而且也有可能因此和巴铁闹矛盾。

留着这个地方,不放弃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这就好比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柄剑。但凡印度想撒野,那这柄剑随时都会落下。



印度在克什米尔过于霸道

其实爆发类似的恐袭,印度要负很大责任。因为印度在克什米尔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当地人非常压抑了。

这地方有四大信仰,分别是伊教、印教、锡克以及佛。其中伊教的人数是最多的,也是印度强烈打击的。因为当初印巴分治的时候,就是根据信仰来划分地盘的。所以印度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一个伊教徒比印教徒多的地盘,这绝对是不稳定因素。

为此,印度开始拆除当地的伊教建筑,取而代之的则是印教建筑。甚至一些无法证明自己是当地原住民的伊教徒,会直接被当成黑户除名。取而代之的,则是印度安排一大批高种姓的印度人来这里定居生活。

总之,当地的伊教徒,被印度当局各种压制,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这些人逃到巴基斯坦以后,便组建了一系列组织,打算用武力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