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的“杀鱼姐”还在胖东来上班的时候,非常有名气,每天在胖东来超市生鲜区找她买鱼的队伍排成队。
她手持进口刀具,在自动消毒案板上熟练地分解各种鱼类,那行云流水的动作,堪比一部动作大片,只见各种鱼类的鳞片如雪花般纷纷从鱼身落下,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的鱼片如花瓣绽放,引得顾客驻足惊叹。
但是就在此时,杀鱼姐却心生对胖东来的不满到了顶点。她觉得胖东来的各种管理规章要求太严格了,凡是没有按照公司规定要求做就会被训斥,被处罚,她觉得心里很委屈,因为在整个生鲜区就属她招徕的顾客多。
终于在某天清晨,她大喊一声:“我受够了,我要离职”。然后她全然不顾经理对她的挽留,她毅然决然的递交了辞职申请书,辞职原因写道:我想要换个更大的平台。
经理在签字的那一刻,最后又问了一遍杀鱼姐:“你确定要放弃这份每月月薪9000,缴纳五险一金,每年有30天带薪年假,还有10天“不开心假”,每天工作七小时都不到,让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工作?”
没想到杀鱼姐却毫不留恋,她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月薪9000是限制了她的能力,她要出去在更广阔的市场上找寻月薪超过1万,甚至能达到月薪九千的两倍,达1万8那样的工作。
杀鱼姐笃定的对经理说:“我想好了”。
经理见挽留不住,大笔一挥就给签了字。
离职后的杀鱼姐跑到了比许昌更大的城市郑州开始寻找自己的舞台,但是现实却给了她一记重锤。
她跑遍郑州几十家超市,都没有找到一份比在胖东来更好的工作。要么有五险一金,但是工资连4000都不到;最高的一份工作月薪谈到了6500,但是一天也不休息,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九个小时,最后,她想妥协进这里上班,没想到对方嫌她年纪大,还不要她。
最后无奈的她只能在一个菜市场摆鱼摊找了一份杀鱼的活儿,老板工资只给她3200块,其它的什么社保,带薪休假,通通都没有。
最让杀鱼姐气馁的是,虽然杀的鱼跟胖东来超市的鱼是一样的,但是她此刻啥鱼的速度与利落方面比起在胖东来的时候差远了,所以老板经常训斥她杀鱼的速度太慢,影响了效率。
到这一刻杀鱼姐才明白,她之前的熟练的技术,不是她的真正本领,而是拜胖东来流程化的程序所赐。
杀鱼姐那套让人惊叹的杀鱼技术,是胖东来花费50万元,请外边专业人员培训出来的结果。
胖东来为“杀鱼姐”构建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套精密运转的系统。胖东来将杀鱼分解为12个标准化动作,每个步骤误差不超过5毫米;恒温冷链系统让鱼始终维持在-2℃至2℃的最佳保鲜温度;价值几十万的进口刀具每天由专人养护,刀刃角度精确到0.5度。这些隐形成本才堆砌出了杀鱼姐令人惊叹的工作效率:她每小时能处理30条鱼,破损率低于0.5%。
这个系统里,每个岗位都是精密齿轮。当顾客因鱼片厚度差异有不满时,售后团队会立即启动“无理由退换”机制;当刀具出现微小的卷刃,设备维护组20分钟内就会完成更换。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支撑体系,让员工杀鱼姐得以专注展现专业技艺。
离职后的残酷现实像盆冰水浇醒了她。社区超市的国产刀具每天要磨三次,案板缝隙滋生的霉斑需要用钢丝球刷洗,冷链系统不过是台老式冰柜。没有标准化流程,她处理每条鱼的时间从2分钟变成8分钟;没有品牌信誉支撑,顾客为几克重量差就能破口大骂。曾经引以为傲的刀工,在劣质工具前变得笨拙可笑。
更深的冲击来自价值体系的崩塌。在胖东来,她的技术通过ERP系统转化为可量化的绩效:每月处理7200条鱼,创造21.6万元毛利。而社区超市的老板只关心“多杀几条鱼”,将她的劳动贬值为每小时13元的成本支出。这种落差彻底颠覆了她对自身价值的认知。
最后杀鱼姐在这份没有社保,福利待遇还减少,工资只有原先三分之一的工作面前认清了现实,那就是:
1.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一个好的平台才能得以展现。是平台成就了自己而不是自己成就了平台。错把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离开平台后啥也不是。
2.一根捆螃蟹的绳子,如果离开螃蟹,那就只是一根草绳,一文不值。
3.再次证明一个道理,人的命运跟他自己的认知是紧密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