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晚春的雨水打湿了黄家办丧事的路面。黄天明揣着母亲留下的600万存单站在银行门口,手抖得厉害。

柜员冷冰冰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必须死者本人签字才能取款。"几天后,当黄天明推着母亲的遗体走进银行大厅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01

黄天明跪在殡仪馆的冰冷地面上,看着母亲安详的面容。五天前,他的母亲因脑溢血突然离世,留下他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孤零零地活着。

"先生,我们需要尽快确定下葬或火化的时间。"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轻声提醒道。

黄天明点点头,擦干眼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母亲生前的住所,开始整理遗物。衣柜里整齐叠放的衣物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每一件都让他想起母亲生前的模样。

翻到床底下的保险箱时,黄天明愣住了。母亲从未提起过这个铁盒子。他试着输入几个数字组合,突然想起母亲常用的密码——自己的生日。保险箱应声而开,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几叠文件,最上面是一本红色的存折和一张定期存单。

"这是什么?"黄天明拿起存单,上面清晰地写着"人民币陆佰万元整",到期日在半年后。

母亲一生节俭,黄天明从未想过她会有这么多存款。翻看其他文件,他发现这些钱是母亲多年来做小生意、投资股票积攒下来的。最下面还压着一封信,母亲在信中嘱咐他用这笔钱在县城开一家书店,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读书。

第二天一早,黄天明带着存单来到银行。排队半小时后,他将存单和自己的身份证递给柜台后的女职员。

"您好,我母亲去世了,我想取出她账户里的钱。"

女职员皱起眉头,面无表情地说:"需要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和遗产继承证明。没有这些,无法办理。"

黄天明解释:"我现在急需这笔钱支付母亲的丧葬费用。"

"这是规定。"女职员冷冷地推开他递来的材料,眼神飘向下一位顾客。

无奈之下,黄天明找到银行经理室。经理姓刘,四十多岁,穿着笔挺的西装,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刘经理,我母亲去世了,丧葬需要用钱,能否破例让我先取出一部分?"

刘经理摇头:"这不符合规定。不过..."他停顿片刻,压低声音,"我们有个'绿色通道',如果您愿意支付一些'手续费',事情可以特事特办。"

"多少?"

"按照惯例,总额的百分之一。"

黄天明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六万元。他站起身,平静地说:"谢谢,我再想想办法。"

走出银行,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殡仪馆的电话再次打来,提醒他母亲的遗体存放费用在不断增加。黄天明看着空荡荡的钱包,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



02

接下来的三天,黄天明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忙着办理各种证明。

殡仪馆开具死亡证明,需要母亲的身份证和医院的死亡证明。黄天明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墙壁,等待着一纸证明他母亲确实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文件。

公安局户籍科要求提供全家的户口本,还需等待三个工作日才能拿到亲属关系证明。黄天明抱着户口本,望着上面母亲的名字——黄秀兰,那是她活在这世上最后的一点官方痕迹。

最难的是公证处。遗产继承公证需要提供母亲的死亡证明、母子关系证明,还需要提供父亲的死亡证明。黄天明的父亲在他十岁时因工伤去世,那份死亡证明早已不知去向。

"需要回老家补办。"公证处的工作人员机械地说。

黄天明搓了搓发麻的双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老家。破旧的祖屋已经没有人居住,墙面上爬满了青苔,屋檐下挂着几张蜘蛛网。他在村委会找到了父亲的死亡记录,又返回县城补办了证明。

两周过去了,黄天明终于集齐了所有材料。这期间,他请了假,几乎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他的眼睛因熬夜而布满红血丝,手上的文件夹沉甸甸的,装满了各种证明和公证书。每一份文件都像一道伤口,反复提醒他母亲已经不在了。

拿着这些来之不易的材料,黄天明再次来到银行。这次,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年轻女柜员的窗口。

"您好,我要提取我母亲账户里的钱。这是所有的证明文件。"黄天明把厚厚的文件袋递过去。

女柜员叫林小雨,看起来二十出头,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她仔细检查了所有文件,然后敲击着键盘查询账户信息。

"黄先生,您母亲的这笔定期存款还有半年才到期。按照我行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必须存款人本人到场签字确认。"

黄天明愣住了:"可是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怎么可能到场?"

林小雨露出歉意的表情:"我理解您的处境,但这是银行的规定。"她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您可以去找我们部门经理刘志强,或许他能帮您想办法。"



03

殡仪馆的办公室里,黄天明与老主任张明坐在对面,中间的茶几上摆着两杯已经凉了的茶。张明是黄天明母亲的老朋友,也是负责处理她后事的人。

"天明,银行那边怎么样了?"张明问道,目光中带着关切。

黄天明苦笑着摇头:"不行,他们坚持要母亲本人去签字。我已经提交了所有证明材料,甚至连法院的继承权公证都没用。"

张明皱起眉头,手指轻轻敲打着茶几:"这些年,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情况。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为了对抗不公,需要一些特殊手段。"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坚定:"既然他们要见到你母亲,那就让他们如愿以偿。"

黄天明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你是说..."

张明点点头:"对,让你母亲亲自去银行签字。"

黄天明沉默了。这个想法听起来疯狂,但似乎是唯一的办法。母亲生前是个开明通达的人,或许她不会反对这样的方式。

"好在你母亲还没有火化,我们可以让她'亲自'去一趟银行。"张明说,目光坚定。

"这...会不会太过分了?"黄天明犹豫地问。

张明摇摇头:"他们的要求才是真正的过分。你母亲的遗体已经在这里放了两周多,如果再不处理,不仅费用会持续增加,而且...你明白的。"

黄天明明白张明的意思——时间越长,遗体保存就越困难。他咬了咬牙,点头同意了这个计划。

"我需要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帮忙,"张明思考着,"要选银行人最多的时间,造成最大的影响。"

张明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老李,是我。有件事需要你帮忙...对,就是黄秀兰那件事。"挂断电话后,他对黄天明说:"我约了几个老兄弟,明天中午在这里碰面,商量具体细节。"

黄天明内心挣扎着。母亲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走歪路"。如今,他却要用这种方式来对抗不公。

"妈,这不是歪路,"黄天明在心里默默对母亲说,"这是被逼无奈的抗争。"

第二天中午,殡仪馆的小会议室里聚集了五个人。张明介绍道:"这位是老李,退休记者;这是小王,现在还在电视台工作;这两位是我们殡仪馆的老同事。"

老李抽着烟,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事我很感兴趣。银行这样的规定太不近人情,正好可以曝光一下。"

小王点点头:"我可以做个现场采访,但不能提前透露具体内容,否则会打草惊蛇。"

张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铺在桌子上:"我们就选周五下午,那时银行人最多。小李和小张负责把遗体送进去,老李和小王负责拍摄和采访,我和天明负责与银行交涉。"

黄天明看着纸上的计划,心脏剧烈跳动。这是一场冒险,但为了母亲的尊严,为了那笔来之不易的积蓄,他别无选择。



04

周五下午两点,阳光正好。黄天明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站在银行门口,深呼吸了几次,试图平复紧张的心情。

银行大厅里人来人往,柜台前排着长队。黄天明径直走向经理办公室,推开门,看到刘志强正在打电话。

刘志强看到黄天明,皱起眉头:"黄先生,您有预约吗?"

"刘经理,我想再次确认一下,您一定要我母亲本人来签字才能取钱,对吗?"

刘志强不耐烦地摆摆手:"我们说过多少次了,这是规定。除非你走我提到的那条'绿色通道'。"

黄天明拿出手机:"那好,我现在就安排我母亲过来。"

刘志强嗤笑一声:"随你便。"

黄天明拨通电话:"可以进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