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的军乐刚停,不到24小时,巴西总统卢拉的专机直奔北京。

5月10日,他落地中国,带着满满的合作计划,准备待上五天。

这趟行程可不简单,从大豆到铁路,从港口到能源,卢拉的清单写得满满当当。

中美贸易摩擦让大豆成了敏感词,现在中国敞开大门,巴西的机会来了。

卢拉为什么这么急着来?这次中巴合作又意味着什么?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卢拉此行,带着满满的诚意和清晰的目标。

访问还没开始,中国就放出大动作:解除对五家巴西大豆出口企业的进口限制。

这可不是小事,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中国则是最大的买家,两国的大豆贸易,关系到从农田到餐桌的整条供应链。

此前,因为植物检疫问题,部分巴西大豆被暂停进口,如今这一限制一解除,不仅为卢拉访华开了好头,也让中巴关系在实实在在的合作上又迈了一步。



大豆背后,是更深的战略考量。

过去几年,大豆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晴雨表,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六成以上靠海外,巴西和美国是主要来源。

2025年初,中国暂停了新一轮美国大豆采购,转而向巴西和阿根廷靠拢。

这对美国农户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但对巴西却是机会。

卢拉显然抓住了这个窗口期。他的访问不仅是为了卖更多大豆,更是为了把中巴的合作推向更广的领域。



除了大豆,另一个重头戏是铁路。

巴西有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建一条从南美内陆直通太平洋的铁路,起点在巴西,终点是秘鲁的钱凯港。

这个项目谈了很多年,一直进展缓慢,原因不难理解,铁路要穿过安第斯山脉,还要平衡环保和原住民的诉求,难度不小。

但这次,中国明确表达了兴趣,巴西也积极回应。

双方最终敲定了一条新线路,从巴西南部绕行,连接阿克里州、托坎廷斯州,一路通到巴伊亚州,接入中铁承建的FIOL铁路。



这条铁路全长约1500公里,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建成后,巴西的货物运到中国,时间能从35天缩短到25天,运输成本也会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钱凯港背靠安第斯山,面向太平洋,是南美到亚洲最近的港口。

这条铁路一旦通车,不仅是巴西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中巴合作的一张新名片。



钱凯港

卢拉的访问团阵容也很说明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外交,多个领域的代表齐聚北京。

这不是来谈一两笔生意的,而是要搭建一整套合作框架,从大豆到能源,从港口到铁路,中巴的合作领域在拓宽,规模也在升级。

巴西希望通过这些项目,争取更多出口份额,吸引更多投资;而中国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拉美合作的重视。



回过头看,卢拉访华的背景还有另一层意义,就在一天前,202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胜利日阅兵。。

普京站在红场中央,发表了十分钟的讲话,他谈了历史,强调卫国战争的不可磨灭;他谈了现实,批评那些歪曲二战历史的行为;他还谈了未来,呼吁守护胜利的遗产。

与往年相比,普京的语气更克制,提到乌克兰和西方的内容明显减少。

这种低调的姿态,让外界猜测,俄罗斯是不是在为外交腾出空间。



场阅兵和卢拉访华,看似是两件事,却有着微妙的呼应。

阅兵是关于记忆和自豪,提醒人们不忘历史;卢拉的专机则是关于合作和未来,指向新兴国家如何在当下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两件事之间,没有高调的宣言,也没有刻意的渲染,但却在无声中传递了一种力量:在这个充满博弈的世界里,行动比口号更重要。



放眼拉美,中国与这个地区的联系正在加速,从港口到能源,从农业到数字经济,一条条合作线路在地图上铺开。

秘鲁的钱凯港、巴西的FIOL铁路、阿根廷的能源项目,这些不是孤立的点,而是连成一片的网络。

拉美国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摆脱对单一大国的依赖,寻找更平衡的合作对象。



过去几年,欧美忙着拉帮结派,搞各种“小圈子”,但新兴国家却在用行动表明,真正的多边合作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要坐下来谈,踏踏实实做。

对中国来说,与拉美的合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战略安全和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从供应链的稳定到全球市场份额的拓展,拉美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卢拉的五天访问不长,但留下的影响却在持续发酵。

那架从莫斯科飞往北京的专机,不仅承载了巴西的期待,也勾勒出一条新兴国家合作的轨迹。

在红场阅兵的余音里,在中美博弈的暗流中,这条航线显得格外清晰。

中巴却用行动告诉世界:合作,是这个时代最实在的语言。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