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豫亲王多铎,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为一奶同胞。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豫亲王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儿子,禀性刚毅,能征惯战,因为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努尔哈赤对他是宠爱有加,使多铎幼时恃宠而骄的性格。根据女真族的继承权的习俗,未分家的嫡出幺子是有权继承父亲的所有财产的,所以,多铎从小的地位就是相当显赫的。太子代善被废后,努尔哈赤宣布八王议政制度,当年只有7岁的多铎和年仅9岁的多尔衮被和立为和硕额真,成为了在四大贝勒、德恪类、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之后满洲地位最高的贝勒之一。比他们功勋显赫的兄长们都没有这样的政治地位,可见阿巴亥母子的受宠程度。



1624年,努尔哈赤称王,多铎的政治地位就从朝贺的列次中体现出来了。未满10岁的多绎排名在第七,这个地位比四大贝勒、阿济格为比德格类、济尔哈朗还要靠前。后来多铎受封豫亲王,掌礼部事。此后,多铎更是在进攻朝鲜、大明、蒙古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在清朝诸王当中,多铎是最为特立独行的,而他的这种率性而为的性格,同他幼年时一昼夜间丧父丧母所遭受的心理创伤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时的多铎只有13岁,从那之后,多铎的表现开始性情乖张、行为荒唐,这让继承了汗位的皇太极伤透了脑筋。



后来,因为多铎的各种荒谬行为和在一次作战中的失利,皇太极召诸王大臣历数多铎的罪名,并将其降为贝勒,罚银万两,夺其所属牛录兵力的三分之一分给其兄弟多尔衮,既不准他参与议政治,也不准他插手管理六部的事惜。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处罚。后来到了顺治年间,松锦大战上,多铎立了战功,晋豫郡王。后又立战功,晋为亲王,恢复了原有的爵位。



顺治二年(1645)时,多铎率军进攻河南,很快,河南的大半地区便被其收降,清廷更是对多铎大加奖赏。江北诸镇也先后被多铎率领的军队占领,河南将领史可法急速退守扬州,多铎挥师南下,仅用了12天的时间便兵至扬州,七天时间强攻扬州城,扬州军民虽然势单力薄,但依旧顽强抵抗,这使清军攻城受阻,无奈之下,多铎企图招降明军统帅史可法,连发信函,却均遭史可法严词拒绝。于是,多铎便下令用红衣大炮攻城,摧毁了城内军民的顽强抵抗,史可法自杀末成,被清军俘虏。史可法表示,自己是明军败将,唯有一死,但扬州百姓是无辜的,请清军善待。而多铎听后却没有答应史可法临死前的请求,下令将其处斩后,便开始血屠扬州城。就这样,昔日江南繁华名城,瞬间成了横尸遍野的人间地狱,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攻陷扬州城后,多铎军队继续攻陷江南各地,遭遇抵抗,便大肆屠杀,残暴至极。



南明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所以当多铎率领的清军一到便迅速投降。就这样,清军继续推进,抵达南京城下。在入南京之前,多铎事先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告其南明官员们史可法殉节、扬州城血洗十日的恐怖结局。就这样,23万人守卫的南京军队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官员们在多铎军进入南京的时候更是冒着滂沱大雨跪在道边受降。次日,南明临时政府的官员们更是在多铎面前朝贺献媚,将官职贴堆成山,想在改朝换代后混得一官半职,实在是节气尽失。



之后,多铎在南京实行了一系列收买人心、缓和矛盾的政策。去拜谒了明孝陵(朱元璋的墓),表示他对刚覆灭的前朝和它的开国皇帝表示尊重。多铎更是下令优先抚恤史可法的家属,并在扬州为史可法建立祠堂。

江南百姓就饱受南明暴政之苦,在无力抵抗新统治者的同时其实对其也是抱有很大幻想的,再加多铎以残酷的镇压和屠杀去渲染恐怖的气氛,后又以相对宽松的政策去笼络人心,这些综合的因素,使得多铎率领的军队轻而易举地便占领了全国最富庶的江浙全境。



顺治三年(1646)的时候,蒙古苏尼特部反清出廷。同年五月,顺治命为多铎统率大军,集结外藩蒙古各部,北上攻灭苏尼特部,并于十月大胜回朝,顺治帝更是出安定门迎,多铎被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36岁时,多铎患天花而亡。多尔衮得知弟弟去世的这个噩耗之后更是从前线回到京城,为其弟举行隆重葬礼。



顺治九年(1652),因为顺治下旨处罚同母兄多尔衮的缘故,多铎被连累,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被追谥豫郡王为“能”。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时候,多尔衮被昭雪,多铎也被复为多铎亲王。

多铎的一生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他杀戮无辜百姓、平民,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历史上,多铎便是这个动荡的年代里英雄与屠夫的结合个体。豫亲王的“豫”字据说是满语中的音译即为“勇猛”。多铎的王爵,在康熙十年(1671)的时候由郡王恢复为铁帽子豫亲王,配享太庙,一直传到清末。

1644年那个来自日本的商人竹内藤右卫门,他见到过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并进行记录:竹内藤右卫门见到多铎的时候只是匆匆地打了个照面,而多铎好像也并没有理会他,更未容他细看。但只是这匆匆的一眼,竹内藤右卫门却也看了个八九不离十,他这样评价多铎,说道:“十王子,是九王子的弟弟,传说他和八王、九王、代善,都是屡立战功的人。他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很像是个有学问的人……像亲王府——图墙最高的王府“很像是个有学问的人……”也就是有头脑的人,这一点,多铎与他的哥哥阿济格不大一样,虽然都是同样的骁勇善战、势不可挡,但因为多铎的这个“有学问”,所以他比那些鲁莽的亲王们更加具有文人色彩。而多铎,的确是努尔哈赤16个儿子当中最异彩纷呈的一个王爷。

入关前,太宗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该先攻打哪一个,皇太极是一个十分重视大臣们意见的人,并且善于采纳,所以郑重其事地下诏来询问这件事情。多铎听后第一个站出来回答说:我军并不是害怕打仗,可仅仅是在山海关外打,不一定会确保成功,打山海关与打燕京,都是一样的。我认为,该直接打入山海关,这是全体官兵的愿望,也是久远的计划。朝鲜已经与我们议和,不要急于去打,至于察哈尔,也暂时不要去动,现在的我们该去攻打明朝。多铎的这番话让皇太极彻底下了全面入关攻打明朝的决心,而也是因为这番话,才有了清朝今天的定都北京的一页。竹内藤右卫门听了多铎的事迹之后心中不由暗暗佩服,心想:多铎对时局看得是多么准确,又是那么大胆地选择战机会。这些话,是阿济格说不出来的。

其父努尔哈赤是一个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人,早在1589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将俘虏来的明朝学者龚正陆尊为上宾,让他教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学习,但至于后来皇子们身上的学问多少,纯属个人的天资和悟性决定的。



在北京东单北大街西侧的北京东单三条胡同,走过协和医院南门时,仍然能够看到协和医院古老的门楼及其大门两面的一对石猕狮,这对猕狮就是当年豫亲王府拆除时留下来的,在清朝人从多的王府当中,门前都摆放有石狮,但大多数都为蹲姿,只有豫亲王的门前的这对石狮是一对抬头匍甸的“明狮”。

当顺治皇帝入关定鼎北京城之后,但天下还尚未统一。当时摄王多尔衮正收到了来自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的捷报,他们二人在追杀李自成时一路上陆续攻下灵宝、洛阳……西安。多尔衮大喜并奏请顺治皇帝下旨封多铎为定南大将军。接下来,多铎又受命统军南下取江南残余的明朝之地,江南捷报不断传入清廷。多铎从北到西,从西到南,常年征战,屡立战功。据说,顺治皇帝为嘉奖这位劳苦功高的将领,特下旨赐豫王府门前的狮子是“卧狮”,意即多铎为朝廷征战劳苦,如今天下已定,他应安享清福了,这也是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



豫亲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今天是北京协和医院所在地。如今除去豫亲王府门前的两个石狮子还蹲在协和医学院的大门口,已无其他遗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