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曾经,他的字帖风靡全国,1.3亿人跟着他练字,他是8090后学生时代的硬笔书法偶像。

《庞中华字帖》承载着无数人的练字回忆,可当那些写满字迹的字帖被尘封,这位曾经硬笔书法界的传奇人物,如今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是功成身退,还是依旧在书法领域默默耕耘?



庞体书法

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毕业那一年,庞中华刚满20岁。

1965年,全国大兴土木的时候,他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了华北地质队。

在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内心丰富的庞中华坚持锻炼、读书、习字并练习手风琴,从未放弃个人爱好。



在尝试用钢笔不断临摹各类字体碑帖的同时,他感叹于中华传统书法的独特之美,也沉浸于书法世界的横平竖直。

他心中萌生了出版一本属于中国人的钢笔字帖的想法。

在地质队工作的第3年,他凭借着多年对书法的爱好和研究,在业余时间写下了《谈谈书写钢笔字》。

这本书稿中凝聚了他对硬笔书法的见解和心得体会,可他自认为优秀的书稿却在辗转投稿后,被各大出版社拒稿。



没有接受过专业书法训练的他,对于书法的认知全靠自己的琢磨。

在被多次拒绝出版后,他不断钻研,对书稿修改,总结教训,再次投稿。

直到1979年,他遇到了欣赏他的文化学者文怀沙。

好的书稿终于遇见了赏识的伯乐,文怀沙找到中国美术协会会长江丰为他写序。



1980年,《谈谈学写钢笔字》被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众对文化知识有着如饥似渴地渴望。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技能,满足了大众对提升自身素养的需求。

书籍一经出版,销量就突破了1000万册。

35岁的庞中华成为了这股文化热潮的引领者。



自幼家境贫寒,儿时甚至没有钢笔,但凭借着对书法的热爱以及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他成为了令人敬佩的书法家。

这一路走来,他将爱好变成了职业,职业变成了人生追求。

《谈谈学写钢笔字》的大卖,让庞中华在硬笔书法领域崭露头角。

然而,他的书法人生远不止于此,背后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法人生

“庞中华字帖”不仅在市场上大卖,在学生之间也很受欢迎。

在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传播下,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

可难道庞中华的成功,只是因为有贵人文沙怀的提拔吗?



庞中华1945年出生在四川达州大巴山。

土地庙是他的小学学堂,简陋的教室,贫瘠的教具,是他童年的开端。

在同学们都用土碗装墨水,拿毛笔在毛边纸上写字的时候,班主任袁老师口袋里的钢笔,让他心生向往。

他在家里用竹子自制了一支“钢笔”,在地上练字。



8岁那年,伯父接他到重庆读书,他才有了人生第一支钢笔。

一直以来对写字就颇有兴趣的他,在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后,便爱不释手勤加练习。

他写字好,深得语文老师喜欢,老师经常让他在黑板上写字示范。

这大大激发了他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不过,学生时代他不仅字写得好,对诗歌也颇有天赋。

小学四年级时,他沉浸在《唐诗300首》中的起承转折,也被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所深深打动。

高中时,他的诗歌被《重庆日报》发表。

而除了诗歌,他还钟情于音乐,从12岁开始学习手风琴。

只是相比于这些,他选择在练字和研究书法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庞中华字帖”能在全国走红,背后少不了他全力对书法的琢磨和研究。

1985年,他辞去了地质队的工作。

在郑州创办了“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成为专职书法教育工作者。



1987年,他第一次应邀赴日本出席硬笔书法研修大会。

在大会上,他展示了中国硬笔书法的独特魅力,与日本硬笔书法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书法理念和作品受到日本书法界的高度关注,对推动中日硬笔书法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8年,在中国制笔协会负责人联络协助下,庞中华和民营制笔业盛怡公司在广东韶关成立了“庞中华硬笔生产基地”,开发出从写蝇头小楷到碗口般大字的各种新式硬笔。



400多种专著出版发行,总印数累计突破亿册,众多人受他影响开始练习硬笔书法,于是便有了“1.3亿人跟着庞中华练字”的说法。

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兼善各体,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

庞中华凭借着对书法的执着,在硬笔书法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

但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他的书法也逐渐面临一些不同的声音。



书法家田蕴章曾公开表示:

庞中华书法的流行得益于填补了时代空缺,其书法属于通俗书法,写的字很稳妥、整齐,能被一般群众接受。
但从书法的高度来看,高雅程度还不够,存在一些生硬和俗气。



面对外界的争议,庞中华并未停下脚步。

而此时,时代的变革悄然来临,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硬笔书法开始走向低谷,庞中华也开启了他的转型之路。



转型淡出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让工作之间的文件传递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键盘和语音输入代替了传统手写的同时,硬笔书法开始冷却,庞中华也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但在数字化的时代里,庞中华并没有就此放弃硬笔书法的推广。



他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传播中国硬笔书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2011年,他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进行演讲,广受欢迎。

同年,在纽约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出任主席。

在他的推动下,这些高校纷纷成立“汉字书法协会”。



除此之外,他还将书法与音乐结合,倡导“快乐书法”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书法和音乐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也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不同字体也有与众不同的各种美感。

而他的努力和付出,也让中国硬笔书法在国际上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国际传播书法文化,他也在国内担任特聘教授,继续投身书法教育事业。

当然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他还会去参加各种书法活动,与书法爱好者交流互动,在探讨书法艺术中,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书法水平。



如今的他已经80岁,在2025年3月份还走进深圳开放大学,继续展开“快乐书法之花在开放大学盛开”的专题报告,展示音乐演奏与书法艺术的节奏韵律之美。

现场做书法演示,开展教学,他在继续自己的书法传奇,也培养出了更多硬笔书法爱好者。



结语

庞中华的坚持和努力,让他在书法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抹瑰丽色彩。

他在书法教育和推广上的创新,不仅为后来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想法,也让人意识到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探索。

部分消息
国家开放大学特聘教授庞中华重访联合国弘扬硬笔书法 | 光明网
“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边唱歌边写字好快乐 | 中国新闻网
庞中华昨向我市捐赠5000册书法教学书籍 | 雅安市人民政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