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开国元帅陈毅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71岁,在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一时间安静了下来,整个人都面无表情。

1月10日,在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开始前一个小时,毛主席突然对着秘书说道:“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由于是临时决定,因此毛主席一身睡袍就匆匆地赶到了会场,进入会场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陈毅的遗孀张茜。

毛主席的到来,让张茜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两人简单寒暄后,毛主席突然说道:“孩子们在哪里,把他们叫进来,我要替陈毅安排几句话。

那么毛主席为何是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他又说了些什么?



图丨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元帅授衔

1955年9月27日,我国首次举行了授衔仪式,这次授衔中关于元帅的授衔,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原本在计划中的十三位元帅中,并没有陈毅同志。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的陈毅,严格来说属于转业的人员。按照毛主席的意见,若是从军队转移到了政治岗位上,就不能参与评选。

而此时的陈毅已经上任了上海市的市长,加上陈毅还是国务院副总理,其实已经属于完全转业人士,这样一来就让大家陷入了困境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恩来思来想去,认为从元帅授衔的角度来看,陈毅同志不管是过去的战功,又或者是威望,以及对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可以说的上是首屈一指的。

将他评定为元帅,绝对符合标准。



图丨陈毅

一想到这里,周恩来立即起草电报,询问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这才了解到,苏联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那时的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在地方工作的时候,也都是不穿军服,只有到了正式且必要的场合,才会穿上。

了解清楚之后,周恩来连忙将这些信息汇总,统一交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在看了周恩来提交的材料后,便同意了这件事。

这才将陈毅同志列入到元帅的授衔中,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授衔结束之后不久,陈毅同志还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可见其威望显赫。

其实说起来,陈毅同志在授衔时,还有一点是比较让人在意的,那就是在开国元帅中,陈毅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长征的,然而这并不代表陈毅的功劳低于其他人。



图丨周恩来

元帅往事

陈毅于1901年8月出生四川乐至县,从小开始就十分好学,1919年,年仅18岁的陈毅,就已经远赴法国留学。

在这期间,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远在法国的陈毅,内心的爱国情怀也被点燃,于是便跟随着中国留学生参加了爱国运动,因为这件事,陈毅便被武押给送回了国内。

回国之后的陈毅,一直积极号召国内爱国的浪潮,1923年11月,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的陈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陈毅担任了中法大学的中共支部书记,并于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政治指导员,紧接着,陈毅便率领部队领导了湘南起义。

1928年4月,陈毅和朱德率领着南昌起义的所剩兵力,加上之前领导的湘南红军,前往了井冈山,并成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成功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图丨陈毅

在这期间,陈毅前后分别担任了,第四军第十二师的师长、军委书记和前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陈毅和毛泽东等人,一同领导和保卫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多次战役中参与指挥,多次成功的粉碎敌人的围剿,取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

1929年1月,陈毅跟随着队伍,率领革命军第四军主力部队,向赣南,闽西转移。

同年3月,作为队伍中第一梯队党内代表的陈毅,和林彪向敌人发起进攻,并指挥队伍成功,取得了长岭寨战斗的胜利,成功占领了闽西的重镇—长汀。

同年6月,由于陈毅同志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优秀思想,党内便任命他为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并让其负责主持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

这次会议上,对于目前革命军遇到的问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分歧,这也直接导致了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位置,而负责接替毛泽东职务的,便是陈毅。



图丨陈毅(左一)

会议结束没多久,博古等人便率领红四军出兵广东,听到这件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的担忧,奈何眼下处境没有话语权,没办法阻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部队出发。

果不其然,部队出征不久后,就在梅县附近,遭到了大批敌人的阻击,一番激烈的战斗下来,部队伤亡极为惨重。

这件事之后,朱德连忙联系到陈毅,二人商量许久之后,这才下令带领部队撤出闽西。

途中,陈毅还紧急写了一封信提交到中央,信中明确地指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十分正确的。

同时也强调了目前队伍应该加强内部团结,最关键的是,陈毅在信中强烈表示,红四军所有干部和战士,应该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并希望恢复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图丨毛主席和朱德

只不过当时的博古等人,一直不认同毛泽东的领导方式,多方面的进行阻挠,导致毛泽东的话语权再一次地降低。

与此同时,蒋介石连忙发动了第五次的围剿,对苏区的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这次战役中,陈毅负责指挥永丰这一片的战斗,战斗中,陈毅凭借其优秀的指挥能力,不断地和敌人周旋,只可惜在一次作战中没能及时撤退,不幸被子弹打中,身负重伤。

陈毅负伤不久后,博古等人领导的反围剿也彻底宣布失败,使得不少战士都因此而牺牲,部队没有办法,只好选择转移。

1934年10月,部队即将启程之时,陈毅同志的伤势并没有好转,若是跟随部队一同出发,恐怕会有生命之忧。



图丨陈毅(右一)

周恩来得知了消息之后,连忙赶了过去,虽然医护人员紧急给陈毅同志做了手术,但是他还是十分的虚弱。

加上情况十分紧急,周恩来只好告诉陈毅,要好好养伤,既然条件不允许,就留在这里打游击,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待陈毅伤势好转之后,部队已经出发,而留下的陈毅,始终没有忘记周恩来的话,率领所剩部队积极和敌人展开斗争。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陈毅制定了极为符合实际的作战计划,成功领导队伍实现了从集体作战,到分散游击的转变。

在部队长征的这段时间中,陈毅虽然没能跟随队伍,但是在后方他仍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图丨陈毅

面对敌人数以万计的兵力包围,陈毅率领战士和敌人不断周旋,打夜战、游击战等,始终和敌人处于正面的交锋当中。

这期间,陈毅以及战士们,常常都是风餐露宿,好几次都差点牺牲。

陈毅还曾多次表示:革命的道路是光明的,不过路途十分艰苦,我们一定不能和敌人硬碰硬,保存现有力量,要在战斗中寻求生存,谋求发展,并取得胜利。

面对国民党的围剿,陈毅和部队不断的摸索,开发出了不少让敌军摸不着头脑的打法,为后续我军留下了宝贵的战斗经验。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还打了一场最广为人知的上海战役,这是陈毅指挥生涯中最艰难,也是最后一场战役。



图丨陈毅(左)

当时解放战争打响一段时间后,横渡了长江,此时的国民党大势已去,只留下一些人负隅顽抗,其实这些所谓的抵抗,只不过是蒋介石为了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逃跑,所做出来的样子而已。

话虽如此,只不过那时候的上海集结的国民党守军,已经达到了近乎三十万人。

同时蒋介石在撤离的时候,还反复强调,让汤恩伯坚守六个月,后续会安排美国人出兵来援,交代完之后,蒋介石就连忙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1949年5月初,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已经全部到达上海,虽然已经将上海给围住,但是让陈毅最犯难的事情是,上海不同于其他城市。

它可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如果实施强攻,必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一旦战火扩大,必定会让上海的繁荣覆灭。



图丨蒋介石

面对这种困境,陈毅还将这场战役称为:瓷器内抓老鼠,老鼠一定要抓,但是也要保证不能破坏瓷器。

一想到这里,陈毅连忙叫来了粟裕一起商量,解放上海是一定的,但是同时也要保证不给上海带来过多的破坏。

二人思量许久之后表示,如今这样的局面,只能尽量避免使用炮弹以及手榴弹,而是使用轻武器,同时找机会将敌人带到外部进行歼灭。

这样的决定无疑让战役打的更加艰难,但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轻破坏,也没有其他办法。

在陈毅思考对策的时间里,守城的汤恩伯可坐不住了,看着自己已经被包围,却又不见对手进攻,汤恩伯内心倍感煎熬。



图丨陈毅和粟裕

而在陈毅下令进攻之后,汤恩伯整个部队都已经失去了对抗的念头

汤恩伯也自知根本不是陈毅的对手,所以在抵抗了十五天之后,就偷偷带着人乘坐军舰撤离了上海,并安排副司令刘昌义指挥后续的战斗。

看着落荒而逃的汤恩伯,刘昌义也知晓他这种卑鄙的做法,所以在他接过指挥权之后,并没有做什么太大的反抗,而是直接下令向解放军缴械投降,这才让上海成功的解放。

只不过在这场战役中,因为我军队伍使用的基本都是轻武器,所以即便对方没有做出太顽强的抵抗,仍然让我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图丨汤恩伯

上海成功解放之后,1949年9月,陈毅根据中央的安排奉命北上,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前的首次新政协会议。

并在会议上以全票通过,当选了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兼任军委常务委员,责任重大。

1949年12月31日,通过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将陈毅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市长,并且还是由毛主席亲笔签发的任职通知书。

可见党中央对陈毅同志的重视程度,陈毅上任之后,一直兢兢业业。



图丨陈毅

掷地有声

陈毅同志不仅是指挥能力出色,其外交能力也十分优秀,1965年9月29日,此时担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

因为当时新中国刚刚起步,国际地位还并不稳固,来采访的各路记者,纷纷都各怀鬼胎,面对各路记者带刺的问题,陈毅始终谈笑风生,轻松应对。

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当时香港的记者向陈毅提问道:“如何看待美国想利用香港等地作为他们的据点,并以此发动侵越战争。

这个问题极为的严苛,还关乎了我国的主权问题,一时间整个场地都变得极为的微妙。

陈毅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目光盯着那名记者,随后掷地有声地表示:“中国不仅仅只是看待一个香港问题,又或者是台湾问题,还看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意图。



图丨陈毅在发言

中国人民在面对反帝国主义战斗中,愿意同时也有能力做出一切必要的牺牲,对于美国的帝国主义,我们不会有任何的幻想。

若是美帝国主义想要把侵略战争带到我们头上,那就欢迎他们来,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家。

在陈毅讲话期间,整个现场都十分的安静,只有翻译官在翻译着陈毅的话,现场所有记者都被陈毅的话语给震惊到了。

同时陈毅还表示,美帝国主义想要打进来,我们时刻准备着。

或许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兴许往后我们的孩子会看到,但是他们依旧会坚决地打下去,我国并不是一个好战分子,只是因为帝国主义太过欺人太甚。



图丨陈毅和其他领导人

这次的记者会上,陈毅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能力和决心,不畏惧任何一个外来侵略者。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陈毅也曾多次地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会被困难打倒的。

这些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领导人,在面对外来侵略和欺压的时候,从来不会选择妥协和退让,也强烈地表示了我国的态度。

而陈毅在外交部部长这个位置上,一直兢兢业业,多次奔波访问,积极帮我国打开世界外交的大门。

一直到1965年,世界上和我国建交的国家,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九个,其中有三十九个就是亚非国家,只不过多年的奔波,让陈毅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曾多次病倒了。



图丨陈毅病重

即便如此,在面对记者的刁难,陈毅从来都是掷地有声,丝毫未曾有任何退却,完全体现出了我国作为大国的风度。

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虽然当时大家心中多少有点准备,但是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陷入了悲痛中。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还不由得回想起了之前在井冈山时期,和陈毅同志的共事的时间。

陈毅的追悼会在1月10日举行,躺在床上的毛主席始终难以入睡,一想到陈毅,毛主席便不顾身体不适,连忙起身赶往了追悼会。



图丨毛主席和陈毅

看到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的吃惊,因为建国以来,主席就没有参加过追悼会,而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

如今毛主席竟然坚决表示要出席,不免让身边的人都吓了一跳。

来到会场之后的毛主席,在看到张茜之后,连忙上前拉住她的手,沉痛地说到:“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啊,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功。

之后毛主席继续对着张茜说道:“把孩子们叫进来,我要替陈毅安排几句话。



图丨陈毅追悼会

在几个孩子进来之后,毛主席面色和蔼,和陈毅的四个孩子说道:“你们的爸爸是一位好同志,他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大功劳,你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愿,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在毛主席说完话之后,孩子们都感动地点着头,一旁的张茜看着面色憔悴的毛主席,心里很是担忧,连忙上前劝阻主席,让他坐下来休息。

只不过毛主席却认真地摇了摇头,坚持要站着参加追悼会,因为毛主席知晓,这位开国元帅曾经立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追悼会结束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国内报刊,都纷纷刊登了毛主席参与追悼会的消息。

陈毅的追悼会,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毛主席不顾身体不适,亲自去追悼陈毅,无疑是对陈毅的一番肯定。



图丨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结语

回顾陈毅的一生,从中国革命初期就一直奋斗在革命前线,在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转战到外交部,他始终保持自己元帅的气概,帮助我国打通了一个个建交通道。

我们应该要永远牢记这位开国元帅,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图 | 陈毅和张茜旧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