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英雄辈出,天才遍地的时代。
董小姐已经神秘消失,又一个天才少女横空出世。
今年5月,重庆大学发布文章表扬8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刘某乔的履历格外亮眼:
14篇SCI论文(包含5篇顶级一区期刊)、3项国家发明专利,还拿过全国化学实验竞赛大奖。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已经不是学霸不学霸的问题了,而是神童转世的级别。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通过知网查询可知,刘某乔最早参与的专利申请是在2016年——当时她才读初中。
再仔细看,那是一项由重庆大学和重庆七中共同申请的专利,13岁的刘某乔位列第三发明人,排在她前面的人名叫刘某华,是重庆大学教授。
相信看到这里,但凡是个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会犯嘀咕:刘某乔、刘某华,这俩人难不成是亲戚?果然中国国情从不会颠覆常识,这位刘某华,确实是是刘某乔的父亲。
在刘某乔挂名的14项专利中,12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都是刘某华,刘某乔只是共同发明人;发表的13篇论文里,父亲的名字也频繁出现,而刘某乔从未当过第一作者。
学生参与导师项目挂名并不罕见,但本科生能挂名14篇高水平论文实属异常。更有人发现,她部分论文的研究方向(如冶金工程)与本科专业(化学工程)关联度不高。
综上信息可以推测,刘某华是不是一位好教授,咱不知道,但咱可以断定,他一定是位高瞻远瞩好父亲,木兰上战场,卷卷有爷名,刘乔发论文,篇篇有爹名。
面对质疑,校方仅回应“正在调查”,但舆论早已沸腾:“初中生能搞冶金专利?这是把专利当生日礼物送吗?”“SCI论文第三作者也算科研成果?那实验室小白鼠都能评院士!”
有网友指出,若查实学术资源输送,涉事教授涉嫌违反《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但关键在于,谁能查,谁又敢查?
从前,一个村出个大学生要敲锣打鼓;现在,小学生手持专利、初中生狂发SCI已成高门贵子“新常态”。
这些旷世神童大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锦衣夜行,非常低调,但凡偶尔有高调者、曝光网络者,立马就会被“全网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犹如惊弓之鸟,生怕别人嫉妒眼红似的。
二是家境优渥,父母至少有一位大权在握。也不知当真是基因更好还是教育更优质,门阀世家两步一神童,寒门子弟百步无芳草!
古人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尚不敢答,而今门阀贵族们给出的答案却是如此赤裸:文人学者的女儿写着“屎尿屁”笑顶光环,高校教授之子还在上学便攻克癌症课题。
教育资源成为家族私产,学术头衔变成“世袭爵位”,寒门学子挤破头考上的985,不过是学阀子弟想溜达便溜达的“后花园”。
那么问题来了——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董袭莹、韩佳澎、刘乔之流,她们是先出生成为某些人的女儿,还是先在娘胎里长成了天才?
很显然,问题很严重。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政治,正在学术界借尸还魂。
但某些人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的中国,可不是士族林立的南北朝!
董小姐、刘小姐都可以跑,热搜也可以撤。
可天下悠悠众口,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