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

乙巳岁四月,印巴烽烟骤起,五日而止戈。其势如雷霆,其止若朝露。世人皆问:胜负安在哉?莫迪之谋得逞否?巴铁之宣扬可占优乎?今试析之。

初,三月廿五日,印控克什米尔遭袭,廿六人命殒。印度怒指巴铁为祸首,遂于四月初十子夜,以“朱砂行动”为号,发阵风、苏-30等战机八十余架,越境袭巴。

巴铁应战,枭龙、歼-10C腾空,红旗-9列阵,首战告捷。印军折戟五机,含阵风三、苏-30一、米格-29一,巴方谓之“霹雳诛邪,天兵显威”。

继而,印度羞愤,复以导弹、无人机袭巴基地,巴则以“铜墙铁壁”为策,毁印S-400防空系统,陷其电网七成于瘫痪,更以无人机临新德里,火光烛天,举国震骇。

至四月十三日,两国疲敝,遂借美、沙调停,立约休兵。此五日间,战机百廿五交锋,导弹如雨,民生凋敝,终以“各表胜绩”收场。

印度之得:

莫迪用兵,本非求战,意在“扬威固权”。其国素以民粹为刃,每借外衅弥合内隙。昔尼赫鲁挑边衅于1962,今莫迪效之,欲以克什米尔之捷,振印度教民族之气,压东北分离之焰。虽战损甚巨,然“朱砂行动”名号高张,国内舆情沸腾,民气暂聚,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更兼美国暗助,许以F-35军售,俄制武器源源,虽战场失利,外交棋局未颓。且断印度河之水,胁巴民生,虽自损八百,亦显“制敌要害”之能。

印度之失:

然军威扫地,实难遮掩。阵风价昂,每架耗资二亿,顷刻化为残铁;S-400防空之器,号称“俄制神盾”,竟为枭龙一击而溃。新德里火光冲天,电网崩坏,工业瘫痪,战备根基动摇。外媒讥之:“印军类1991年伊拉克,巴铁似当年美军”。更兼中施反倾销税于印,经贸雪霜并至,莫迪内外交困,终不得不屈。

巴铁之得:

巴以弱抗强,全赖“中械精良,战法奇绝”。歼-10C携霹雳-15,超视距诛敌;ZDK-03预警机统摄全局,数据链贯通三军,创“A锁B射C导”之战法,破印军“万国牌”之弊。此一役,中国军工扬名四海,巴铁亦证“小国可抗大国”之道。

至若宣传之胜,巴尤擅焉。社交媒体之上,#抵制印货#话题百万,Deepfake伪视频、断水白皮书频出,信息战之烈,不逊真刀兵。更以“铜墙铁壁”为号,标榜“卫土全胜”,民心士气大振。

巴铁之失:

然国力终有限,断水之厄,农田三成绝收;外汇见底,购药犹窘。若战事迁延,纵有外援,亦难久持。故虽胜而速和,实为明智。

莫迪之用兵,深得“张弛之道”,其初志非在灭巴,乃以“有限报复”泄民愤,兼慑邻邦。昔者,壬寅年尼赫鲁之败,致政权崩;今莫迪速战速和,虽损兵折将,然国内舆情未溃,反以“强硬领袖”自居。此所谓“战为表,政为里”。

然其失算者,在低估巴铁之战力,高估己方之武备。阵风之陨,法俄颜面无存;S-400之毁,军售市场动摇。更兼中国以经贸施压,反倾销税如剑悬顶,印出口再遭重创。故莫迪之谋,半成半败,恰如履薄冰。

印巴皆拥核,烈火-5与沙欣-3并立,射程覆敌全境。此“相互摧毁”之局,实为终极桎梏。昔年三次印巴之战,今成“小打大和”之范式。此番冲突,巴虽宣称“未动核念”,然双方导弹部队皆处“预警即发”之态。新德里至伊斯兰堡,导弹飞抵快于外卖披萨,此非戏言,乃生死时速也。

故五日烽火,非不欲战,实不能战。冰川融水、经济窒息、核武阴云,三患交织,纵有深仇,亦不得不和。国际调停三十余国,美、沙、土、中、俄各怀心思,然终成止戈之力。

今虽止戈,积怨未消。克什米尔主权、印度河分水、难民安置,皆千年痼疾。印方断水之策,已开“资源武器化”恶例;巴方倚中制印,地缘平衡愈脆。加之气候变局,喜马拉雅冰川年退67米,丙午年融水洪峰将至,《印度河用水条约》或成废纸,南亚恐陷“水战争”深渊。

至若军备竞赛,势所难免。印必扩核武,购新战机;巴则深化中巴军工合作。歼-10C、枭龙经此一役,订单潮涌;阵风、S-400声名坠地,俄法军工蒙尘。此非一战之果,乃全球军贸格局之变。

五日之战,印巴皆称胜,实则两伤:莫迪得“内稳”而失“外威”,巴铁获“实战威名”而耗“国本”。

然究其根本,核威慑如山,经济疲弱如丝,民心思安如川,故虽怒涛汹涌,终归于寂。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南亚火药桶,其引信未除,止戈之约,不过暂歇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