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刷到一个视频,是好久不见的郭冬临,他说:儿女给的钱,一定要收,别不好意思,你不收的次数多了,人家就不会再给了。

说得太对了,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尽孝的习惯。

儿女们给父母的钱,一定是真心实意想给的。

有家长说:孩子们不容易,真不好意思收,不忍心,有的直接退回了,说一句心意领了。

这是不妥的。

孩子给的礼物和钱,一定要开开心心地收着,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再加倍给到孩子,这样一来,孩子表示了孝心,家长也有情感的回应,大家心里都舒服,得到满足了。

跟好朋友聊天,她说刚结婚那会儿,每年都会给婆婆买东西,逢年过节回去,也拿挺多好吃的。

她婆婆总能挑出毛病,朋友发现,她买的衣服,没看到婆婆穿出来过,这多少把她打击到了,她在想:是我眼光不行吗?人家居然没有一件喜欢的。

以后,就没有动力再继续买了。

给婆家买的好吃的,反馈回来说“都不爱吃,放过期了”,发奖金了,想带公婆出去吃顿大餐,他们说:外面不干净,太贵了。

儿媳买了菜回去做,又被说不会挑拣。

近几年,她说再也不买了,回去都是空手,大家都省心了。

她说,婆婆看到邻居儿子儿媳给买这买那的,她嘴里经常念叨,想收,但没人给了。

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反哺之情,这个心意值得格外重视。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红包和礼物,是必须要收的,不让孩子的孝心落空。

家庭需要情感的双向流动,坦然收下这份心意,是对孩子成长与担当的认可,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感。

如果爸妈一直在反复拒绝,孩子误以为自己的付出不被接纳,还很有可能产生亲情的疏离感。

象征性接纳,再以另外一种形式给回去。

收下的是心意,传递的是爱。让这份小小心意成为亲情的纽带,而不是负担。

最后,祝福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阿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