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2025第十三届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演。延续“音乐与自然共生”的品牌理念,演出邀请郎朗、亚当·费舍尔、余隆等音乐大师以及两支百年名团——上海交响乐团与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两场足不出“沪”的高质量文化艺术享受。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也是第一次来辰山植物园,感觉很放松。你能闻到花的香味,感受风的声音,人与自然结合得特别好。”郎朗在演出前向记者分享自己户外演出的深刻感受。
“我艺术生涯的幸运时刻,就起始于户外演出”
虽然这是郎朗第一次来辰山植物园演奏户外音乐会,但是谈起户外演出,郎朗可并不陌生。甚至他的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起点,就是源自一场户外音乐会。1999年,17岁的郎朗在拉维尼亚音乐节中临时替补原定钢琴家安德烈·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激情澎湃的演奏征服了现场观众,演出结束时掌声持续长达20分钟。芝加哥交响乐团时任指挥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盛赞其“将俄罗斯式的厚重与东方灵性完美融合”。
这是中国钢琴家首次在国际顶级音乐节中担任独奏。随后,郎朗便签约经纪公司开启全球巡演,并接连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迅速跻身世界顶级钢琴家行列。“可以说,我艺术生涯的幸运时刻,就是起源于户外演出,所以我对户外演出总有特殊的情感。”郎朗告诉记者。
此前的演出经历中,郎朗时常会在户外进行钢琴演奏,几次特别的记忆都是因为下雨。“有一次演出,我的钢琴上面有一个小棚子,但整个乐队是没有的。乐器都很娇贵,一下雨,其他乐手都落荒而逃。我也正要逃走的时候,大家说,你的钢琴有棚子,你弹!于是本来要和乐队合作协奏曲的,结果那天弹了半小时独奏会。”
郎朗说,户外演奏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除了下雨之外,有的时候会有虫子或者鸟飞到舞台,夏天的蝉鸣声也会对音乐会构成干扰,一度需要暂停演出。“这一次在辰山植物园,很幸运没有下雨,音响也都很好,只是风很大,乐手们的乐谱都用架子固定得很紧。”
音乐节现场,郎朗弹奏了门德尔松21岁时(1832年)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充满浪漫色彩,技巧华丽,充分显示了青年的朝气。“很适合在户外音乐会弹奏。”
这部作品对于郎朗来说也可谓意义非凡。22年前,21岁的郎朗签约环球唱片发行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中就有这部作品,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标志性的起点,当时的他正与门德尔松创作出这部作品的年龄同龄。而且门德尔松也曾担任过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的指挥,郎朗在采访现场笑道,“看来这个曲子是选对了”。
票根经济联动全城,郎朗也有钟意的上海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由郎朗领衔的第一天音乐节5000张门票72小时即宣告售罄,刷新音乐节单场最快销售纪录。
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此次还首推“票根经济”模式,联动全市82家餐饮、零售、酒店及文旅商户打造音乐节专属消费福利。除了商圈停车费减免、限定礼遇赠送、咖啡第二杯半价等多样玩法外,松江当地的特色文旅景点佘山国家森林公园、醉白池、方塔园、影视乐园灯也都加入其中推出票价联动优惠。一张音乐节门票升级为“城市消费通行证”,实现“艺术+商业”的闭环体验,经典947微信号即可一键查询到适用商户。
多次来沪演出的郎朗还向记者推荐了自己心中的上海打卡地:公园和艺术文化街区,例如世纪公园、辰山植物园,“我经常带着小孩去公园玩,和城市的车水马龙不同,在那里他可以肆意地奔跑。”另外郎朗也很喜欢逛西岸梦中心一带,“那里的艺术氛围很好,而且也有美食、商圈,文旅融合得特别好。”
自2012年创办以来,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始终以“自然中的古典乐”为特色。十三年来,音乐节累计触达吸引超亿万观众。继5月10日郎朗携手匈牙利指挥大师亚当·费舍尔与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演绎德奥经典浪漫之后,11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将在余隆执棒下,以武侠主题与中国厨房的烟火气,展现交响乐的本土化表达。
音乐节的价值远不止于舞台。正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磊在采访中所言:“辰山音乐节是古典乐普及的桥梁,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催化剂。”辰山植物园的绿意环绕中,观众既能聆听世界级乐团的演奏,又能感受自然的呼吸。未来,音乐节将继续探索更多跨界可能,为城市注入持久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