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专家:要啥五代机?手搓七代机碾压中国!英法日跪求合作还怕搞不出来?
中国六代机成功试飞,引得全球瞩目时,印度军事专家在国际防务论坛上抛出了一个惊掉众人下巴的想法——跳过五代机,直接研发七代机,“弯道超车”超越中国。
这脑洞大开的战略思维,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就好比印度街头小吃摊主突发奇想,把咖喱粉撒进可口可乐里,看似创意十足,实则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还带着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迷之自信。
想要弄明白印度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就得先看看印度军工那独特的“万国造”思路。中国航空工业花了几十年,几代航空工程师的呕心沥血,才从歼-7成功升级到了歼-20 ,实现了巨大飞跃。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呢,他们的光辉战机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为起落架强度不足、战机超重问题头疼不已。
不过,印度专家似乎对量子跃迁理论领悟得“十分透彻”,既然自家五代机搞不定,那就干脆把目光放得更远,看向七代机。这就像学生考试的时候,基础题都不会做,却直接去解最后一道压轴大题,也不管能不能做对,起码把答题卡填满了,仪式感是有了,但这个结果吧,就很难说了。
其实,印度并不缺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案例”。就说那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从购买到改装,前前后后花了23亿美元,比原计划超了近三倍。也许就是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让印度专家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错觉,认为可以照葫芦画瓢,先埋头往前冲,七代机研发也会水到渠成。这种“勇气”梁静茹看了都直摇头。
再看看印度的AMCA项目,那可真是把航空工业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堪称一场行为艺术。这个五代机项目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计划到2035年批量生产。结果到了2025年,突然宣布要集成六代机技术。这操作,就好比工程队刚按小二楼规格打好地基,业主就嚷嚷着要加盖空中泳池和花园。
要知道,六代机的动力规格、隐身性能、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和印度现有的航电技术之间,差着不止十万八千里,技术代差大得就像隔着整个恒河平原。可印度专家却深信,只要PPT做得够漂亮,物理定律都得给他们让步,这自信程度,实在是让人佩服。
这种迷之自信在印度军工领域可不是个例。中国六代机试飞视频一公布,震动了全球,紧接着,英法日三国就向印度递来了六代机合作的橄榄枝。这场景,像极了考试前夜,学渣突然收到了学霸们的组队复习邀请。
印度连五代机的基础都没打好,国际社会却好像都认定这个“潜力股”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连印度自己都被感动了:“苍天有眼,终于有人识得我这凤雏了!”印度没有考虑,这些合作邀请背后,到底有几分是真心实意想要共享技术,又有几分是想“找个凯子”出钱呢?当然,也许印度压根不想去考虑这种可能。毕竟人家的自信蓝星第一的不是?
印度军购思路反映在装备体系上来看,军营就像一个集全球军火商的大型展厅,主流大国的“高精尖装备”几乎都有。这种“集邮式”建军思路,带来的除了维护保养的大难题,还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战略思维:既然咱能买到五代机和配套零件,那七代机应该也能顺理成章地手搓出来。嗯,没错,这个思路很印度。
印度军工妄图实现从五代机直飞七代机的疯狂跨越,从“万国牌”装备到自主研发的艰难转身,每一个决策都带着这个文明古国思维的“巨大惯性”。只是不知道,等到中国六代机正式列装的那一天,印度军工是会继续在图纸上描绘八代机的美好蓝图,还是能静下心来,好好补完那道拖延了二十年的五代机基础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