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主席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一生中唯一出访过的国家是苏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曾是相当密切的,直到后来才逐渐出现了裂痕。

然而,回溯到更早的抗战时期,我党的领导人对美国一直持有积极的印象。当时,毛主席甚至提出希望能够访美,亲自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增进两国间的理解和沟通。



我党和我军之所以能够引起美国的关注,主要有三个显著原因。首先,我党和我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勇敢斗争,展现了自身的实力;其次,周恩来在外交上积极宣传我党和我军的理念和成就;最后,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现象引发了美国方面的强烈反感。

因此,当美国人听说延安的情况,想象中的景象激发了他们参观的兴趣。1944年7月22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批准下,一个美国观察团飞抵延安,团长是上校包瑞德,随行的还有美国驻华大使秘书谢伟思等重要人物。

在接触的过程中,双方的氛围十分融洽,毛主席表现出极大的高兴。周恩来与谢伟思进行了单独会谈,表明了他希望能够访问美国,与罗斯福总统进行深入对话的愿望。

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强烈反对。赫尔利是一个表现出傲慢和爱慕虚荣的人,他站在蒋介石的立场上考虑,认为罗斯福若支持蒋介石政府,就不应与延安有过于亲密的接触。对此,赫尔利坚定地反对毛主席前往美国,显然他的眼界和远见相当狭隘。



1945年1月初,美国使团抵达延安并会见了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再次向使团团长克劳姆莱少校表达了他希望访问美国的愿望,并希望能够将这个信息反馈给美国的高层。他特别叮嘱使团要避免赫尔利知晓此事,认为赫尔利的判断力并不值得信赖。尽管周恩来与魏德迈的关系并不深厚,但他对后者的信任感比对赫尔利要强,因此决定让他传递信息。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还是被赫尔利察觉,并在罗斯福面前揭发了魏德迈的行为,认为他在中国的所作所为阻碍了他的计划,故此赫尔利对驻华大使的态度不以为然。于是,魏德迈在重压之下被迫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赫尔利,继续支持蒋介石的政府。显然,这一次的访美计划又是泡汤了。

1945年3月,谢伟思再次前往延安,毛主席也提出了希望再次访美,与罗斯福面对面讨论一些重要问题,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可惜的是,赫尔利再次对此进行反对,而谢伟思对此无能为力,只得遗憾地返回美国。不久,在4月12日谢伟思归国的当天,罗斯福总统突发脑溢血去世。

如今,许多美国学者和民主人士提起此事,仍对赫尔利心存不满。他们认为,若不是他的阻挠,毛主席的访美计划或许能够如愿以偿,世界的演变或许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