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一位医者,集六十余年行医经验,编撰旷世医书《备急千金要方》,广集天下药方五千余首。可他在八十高龄时,对弟子说出一句令人费解的话:万药不如一味。
这位集毕生智慧集大成的医学大家,竟然说万种药方都不如一味,这到底是何道理?他所说的这一味,又到底指的是什么?




贞观二十年,秋分时节。
终南山中一片竹林掩映下,一座茅屋静静矗立。屋前是一片不大的药圃,种着各色药草。清晨的山雾还未散尽,八十岁的孙思邈已在药圃中忙碌。他身着布衣,面色红润,鹤发童颜。
"师父!"一声呼唤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三个年轻弟子快步走来,他们是专程从长安城赶来向师父请教的。为了这次拜访,他们特意准备了一些珍贵药材。
"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些药草。"孙思邈头也不抬,继续查看药草的生长情况。
弟子们放下包裹,走到药圃边。药圃里种着人参、黄芪、当归等常见药材,看上去长势都不错。
"师父,我们带来了一些珍贵药材想请您过目。"大弟子王远拿出一个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
包裹里是一株千年人参,通体呈现淡淡的琥珀色,散发着浓郁的药香。这株人参是他们从辽东千里迢迢请来的,据说有延年益寿之效。
二弟子李明也拿出一包药材:"这是从蜀地带来的天麻,据说可以治疗头痛眩晕。"


三弟子张通则献上了一株形如灵芝的奇特药材:"这是西域商人带来的异域灵芝,听说有化瘀消积之效。"
孙思邈看着弟子们献上的珍贵药材,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轻抚着药圃中的一株普通艾草,说道:"你们可知道,这株普通的艾草,有时候比你们带来的这些珍贵药材还要管用?"




弟子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师父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个村民匆匆跑来:"孙神医,求你救救我娘!她突然昏倒了,现在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孙思邈立即起身,对弟子们说:"你们跟我来。"
村民家离茅屋不远,几人很快就到了。病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此时正躺在床上,面色发青,呼吸急促。
孙思邈仔细为老妇人诊脉,然后在院子里摘了几片艾叶,让村民煎水。弟子们看着师父用这样普通的药材,心中更加疑惑。
不一会儿,艾叶水煎好了。老妇人喝下药后,脸色渐渐转红,呼吸也平稳了许多。


"没事了,休息一会就好。"孙思邈安慰道。
回到茅屋,弟子们迫不及待地问:"师父,您为什么不用我们带来的那些珍贵药材,反而用普通的艾叶?"
孙思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觉得刚才那位老妇人得的是什么病?"
弟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判断。王远说是心脉不通,李明说是气血两虚,张通则认为是寒气入侵。
孙思邈摇摇头:"你们都说对了一些,但也都没说到根本。老妇人的病因很简单,就是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弟子们更困惑了。
"不错。"孙思邈说,"你们看,今天是秋分,阴阳交替之时。老妇人年事已高,阳气本就不足,又赶上节气变化,这才会突然昏倒。艾叶性温,可以温补阳气,帮助她恢复阴阳平衡。"
弟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孙思邈继续说:"我年轻时也像你们一样,四处寻访名贵药材。有一次,我遇到一位老道士,他对我说了一番话,让我对医道有了新的认识。"
"老道士说了什么?"弟子们好奇地问。
孙思邈回忆道:"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写完《备急千金要方》的初稿,正准备进京献书。途经华山时,遇到一位白发老道。"
那天,孙思邈在华山脚下遇到这位老道时,老道正在采摘一种普通的野草。
"道长,您在采什么药?"孙思邈好奇地问。




老道笑而不答,反问道:"你觉得天下药材,哪一味最好?"
孙思邈想了想,说:"人参可以补气,灵芝可以养神,每种药材都有其妙用,很难说哪一味最好。"


老道摇摇头:"那你认为,天地间的万物是如何生长的?"
孙思邈不解其意,老道又问:"你看这株小草,它需要什么特别的照料吗?"
孙思邈恍然大悟:"不需要,它只需顺应天时地理,自然就能生长。"
"正是如此。"老道说,"人也是天地间的一物,生病时为何要用那些奇珍异草?顺应自然之道,才是真正的医道。"
说到这里,王远插话道:"师父,您的意思是,用药不在于贵重,而在于是否合乎自然之道?"


"说得不错。"孙思邈点点头,"这些年我走遍天下,见过无数病例。那些重病垂危的人,有些用了最名贵的药材也无济于事,有些用普通药材却痊愈了。这让我明白,关键不在药材本身。"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人匆匆赶来。这次是一位富商,说他的独子突发重病,请孙思邈立即前去诊治。
富商家就在山下的村子里,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富商的儿子今年十六岁,此时正发高烧不退,神志不清。
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名贵药材,富商说:"大夫开的药都试过了,可就是不见好。孙神医,求你救救我儿子。"




孙思邈为病人诊脉后,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采了几片桑叶,又挖了一些生姜。
"就用这些普通的东西?"富商有些不相信。
孙思邈说:"令郎这是暑热未消,又感秋寒所致。桑叶清热,生姜温中,再加些甘草调和,就够了。"
果然,喝下药后,富商的儿子烧就退了,人也清醒过来。
回到茅屋,天已经黑了。孙思邈对弟子们说:"你们今天看到的两个病例,用的都是最普通的药材,可效果却很好。这说明什么?"
弟子们思索片刻,李明说:"说明用药要因人因时制宜?"
张通说:"是不是说明普通药材也能治好病?"
孙思邈欣慰地笑了:"你们都说对了一部分。我用了一生的时间,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万药不如一味。这一味,不是指某种特定的药材,而是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