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桃源二中报告厅内,初赛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的两支学生队伍正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展开激辩——这不仅是观点的交锋,是思维的较量,更是一场历史课堂的“破圈”实验。旨在通过激烈的辩论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是学生们对历史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次展示。当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与平遥古城的保护条例在00后辩手口中“隔空对话”,历史教育的深层价值在此刻迸发。



决赛辩题直击社会热点,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兼具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观点中寻找共识,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正方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入,引用敦煌莫高窟文旅融合案例,强调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反方则援引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主张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是传承文明的根基,呼吁给予优先保护。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妙语连珠,金句频出,从历史规律到政策实践层层剖析,现场掌声不断。



据了解,本次决赛沿用初赛赛制,分为立论陈词、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三大环节。辩手们立足教材、引经据典,展现出扎实的历史素养与逻辑思维。团队配合尤为亮眼:一辩提纲挈领,二辩犀利质询,三辩四辩攻守兼备,默契的衔接与临场应变赢得现场评委、观赛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最终,高二2317班凭借缜密的论证与流畅的表达摘得桂冠,高二2321班荣获亚军,10名同学获评“最佳辩手”。



历史教育,既要“知来处”,也要“明去处”;既要守护文明的厚重,也要接纳时代的熔铸。赛事策划人高二历史备课组长陈玲老师表示,通过辩论这种形式,一方面参赛选手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极大地拓宽知识面,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辩论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观点、有力地说服他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00后辩手们用数据、情怀与逻辑重新定义文化遗产的价值,他们书写的不仅是比赛胜负,更是新一代对文明传承的思考。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知识记忆”到“素养养成”,教育不是培养答题机器,而是塑造有情怀、善思辨、敢担当的时代新人。辩手们不仅展现了历史学科的深度,更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社会发展的关切。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正是历史教育“鉴往知来”的生动实践。通过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现实议题,让学生在守护文明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做题家”成长为“问题解决者”。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桃源二中将更加重视类似活动的举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为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符伟 陈玲 刘丹

编辑:邱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