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一则消息震动了国际社会: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表示,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同意立即停火。而这距离巴基斯坦宣布启动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还不到一天。双方为何突然停火?印巴局势又将何去何从?
从表面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印度在“纸面上”占据明显优势。公开资料显示,印度现役兵力约145万人,位居全球第四,而巴基斯坦仅约65万人;国防预算方面,印度2024年军费高达84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巴基斯坦当年军费仅123亿美元。空军力量对比上,印度空军装备有1400架战机,主力战机为法国阵风战斗机、俄罗斯苏 - 30MKI、米格 - 29UPG等,而巴基斯坦空军仅拥有600架战机。
然而,实战的结果却与表面的实力对比大相径庭。5月7日凌晨,印方发动军事行动,称已打击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目标。巴基斯坦军方迅速展开反击,巴三军新闻局发表声明称,巴空军击落5架印军战机,并发射导弹摧毁印方一处军事指挥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仕胜认为,在近期“空战”中,巴基斯坦的表现可圈可点,其防空体系对印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降维式的打击。战场态势的直观呈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印方作出停火的决策。
此次印巴冲突的爆发有着历史的惯性。印方在未掌握“实锤”的情势下,就把4月22日“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的“锅”甩给巴基斯坦,其根源在于克什米尔争端问题。这包括克什米尔的政治地位问题、未来的归属问题以及印巴各自所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地方治理问题,这些问题就像病根一样,只要不解决,类似的冲突就会不时发生。
不过,此次冲突能够迅速停火,有三方面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大规模战争对印巴两国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对于印度来说,总理莫迪一心想让印度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希望通过产业兴国,甚至想抓住中美关税大战“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吸引全世界的产业链转移到印度。但如果印巴处于激烈对抗的境地,投资商必然会对印度望而却步,莫迪的产业兴国计划也将化为泡影。而巴基斯坦综合国力明显弱于印度,其行动实际上属于被动防御。所以,双方都有尽快停止高强度对抗的需求,都会想方设法克制。
其次,印度未曾料到巴基斯坦在“空战”中的回击如此猛烈,所承受的损失和代价超出了预期。之后印度发动的第二次无人机袭击,更像是一种报复或者不甘心的表现,但没想到无人机也被打下来了。这说明巴基斯坦的攻防体系建设得相当出色,也意味着印巴在常规力量之间的差距不像先前想象的那么大。这种现实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印度动不动施行单边主义的冒进。
最后,国际大国的积极介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0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印巴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发声,强烈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回到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轨道,避免采取使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美国也多次表态愿意介入调解,并呼吁双方停止军事行动。更多大国更加积极、建设性地加入,呼吁局势不要升级,为印巴停火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印巴两国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和平稳定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对地区的安全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停火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印巴两国还需要在克什米尔等核心问题上进行深入的对话与协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信息来源:综合近期国际新闻报道及相关专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