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任见《来俊臣传》第九章 告密举报发飙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照可能认为自己怎么着也得“垂拱”一下子吧,于是在年初的扩大朝会上,让了句话给儿皇帝李旦:“你主持朝廷工作呗!”
李旦吓得乱退乱躲,连连恳请说:“主持不了,主持不了。老妈您净主持了,您净主持了。儿臣没话说,儿臣没话说。”
皇帝被吓成“儿臣” ,坚决辞让,也真是大唐李家的耻辱。
历史资料上记载此次“谦让”说,“太后欲复政于皇帝。皇帝知太后非诚心,固让;太后复临朝称制。”
武太后想把权力给皇帝,皇帝知道她不是真心,坚决推让。武太后继续临朝,代行皇帝职权。
开年的第一次朝会,是新春正月二十日在武成殿即武照所谓“紫宸殿”举行的,主要议程是“农夫、农村和农业” 。
每年的第一次朝会,基本上都会有模有样地聚焦“三农” ,今年是又一度聚焦了,简称“三农朝会” 。
垂拱二年的“三农朝会”认为,天下惟农为重,农业为社稷之本,减少农夫的徭役压力,维持农村的生产稳定,推进农业的全面发展,是关系到江山百年、朝廷危安、百姓纳粮、群官食禄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
本次朝会,武照将左豹韬卫大将军李孝逸流放儋州。
儋州,即今天海南岛的西北的儋州。
李孝逸不怎么有才干,尤其是不会打仗,仅因是李治的远门小叔,武照曾用他为左玉钤卫大将军,以李家唐朝重臣的名分,去镇服李敬业扬州之乱。由于监军——参谋长魏元忠智勇超众,谋略得当,用兵取胜,平定大局。
李敬业是唐朝开山大臣李勣的孙子,纠集了一帮志大才疏的文人才子,在扬州“举事” ,想建立个革命根据地,但一眨眼便被评定掉了。
班师回洛阳后,李孝逸升任镇军大将军,晋封吴国公,声望愈来愈高。
武照的大侄子武承嗣等武家班主力讨厌李孝逸的声望,不欲李孝逸压过武家,多次向武照进谗,说李孝逸的坏话。数月前李孝逸被降职为施州刺史。
施州,系今之湖北恩施。
武承嗣并未罢休,暗中指使心腹诬陷说,已放外地的李孝逸自解名字,“逸”字里边有“兔”字,兔子是月亮上的动物,于黑夜中照亮天下,故而自己有做天子、坐天下的鸿运,时辰一到,即会实现。
如此看来,应是谋反,即应处死。武照念其曾经镇反有功,减免了死罪,撤掉他的施州刺史职务,流放儋州。
李孝逸到儋州后,不久便含恨而死。
魏元忠被升任凤阁侍郎,代理宰相。他是实际的平乱大参谋,大功臣,深受朝臣敬重。魏元忠病了,大家便约定,带着鲜花果篮,一同前去探望、问候。
“四其御史”郭弘霸也跟在众人后面去看魏元忠。
李敬业扬州起事,武太后派兵镇压,皇家军队紧急动员,在外地小县做个政府秘书的郭弘霸,听说消息,赶紧跑到洛阳表忠心,握着小拳头,要到扬州去打李敬业,发誓言“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 。
武照笑了,说:“大军已发。你到左台做个御史吧。”郭弘霸因此被称为“四其御史” 。
众御史告辞时,郭弘霸故意走在最后。见别人都走了,便又回到魏元忠榻边,略显为难状。
魏元忠奇怪,以为郭弘霸有什么要事,遂要他直说。
郭弘霸吞吞吐吐地说:“不知宰相大人的便液在何处?”
魏元忠一听,大惑不解:“郭御史要便液做什么?”
郭弘霸做出神秘兮兮的样子,说:“在下想看一看。”
魏元忠叫仆人端来自己的便盆,郭弘霸将便盆端在怀中,伸出右手,用食指沾起一点,放到口中“品尝”起来。
魏元忠惊愕不已,顾不得病体,撑起身子,瞪着眼睛问:“郭御史为何要干这种蠢事?”
郭弘霸不急不慢地放下便盆,高高兴兴地说:“好了,快好了。粪便味道如果是甜的话,病还可能不会好;在下刚才尝了一下,味道略带苦涩,说明宰相大人的病很快就要好了。”
魏元忠差点儿气昏过去,心中一阵恶心,赶忙躺下身子。
郭弘霸也不生气,乖乖地退了出去。
不久,魏元忠的病果然好了,上班时把郭弘霸“尝便断病”讨好自己的事情抖落了出来。大臣们听了,都嗤之以鼻,“四其御史”又成了“吃屎御史”。
自李敬业起兵“反武”以来,实际时间还得再往前推,武照就患了疑心病,老觉得朝野之人皆有反心——无不在存心推翻她的统治,甚至恨之入骨的对手,极有可能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疾病,叫迫害狂。位高权重,就会罹患。基本症状是怀疑天下人多想算计自己。
武照因为长期专擅朝廷事务,而且操行不正,侮辱妇德,私生活荒淫糜烂,知道天下不满,尤其是皇族大臣,心中不服,就想大加诛杀,来威慑天下,儆惧臣僚。
于是,大开告密渠道,鼓励暗中害人,美其名曰“举报” 。
武照规定,但有告密条陈,但有举报之事,臣子不得过问,一律奏禀天后。
朝廷前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擅长工科制造,曾在扬州为李敬业雇佣做军备官,在反政府军中打造兵器,如刀剑、弓箭、战车等。最后,李敬业失败,兵乱被镇压,鱼保家逃出一命。
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写诗、画画,甚至隐居,都有机会出名,上位,鱼保家有自家的聪明和特长,他要靠“科技发明”实现仕途志向。
鱼保家到了神都洛阳,上疏给武照,建议铸造告密铜匦来接受秘密奏章。
匦,读音“轨” ,小盒子也。
武照看过鱼保家的科技发明方案,称是“下意上达”的绝妙设计,立即认可,命令工部尚书依照鱼保家呈禀的图样“铸铜为匦”——铸造铜匦,服务于告密。
史载:“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天下密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
鱼保家设计的铜匦,是一个小箱子,内部分隔成四个小箱,小箱顶上四个方位各有一个小开口,条陈和状子可以投进去,却只能由管理人员从底下打开,方可取出。
铜匦有四面,对应内部的四个空间。
东面漆成黄色,名曰“延恩” ,专收拍马屁的文章、对武太后政绩的赞美及当官申请书。
南面漆成红色,名叫“招谏” ,专收谈论朝政得失的奏疏。
西面漆成白色,谓曰“伸冤” ,专收上访材料,伸诉状子,有冤屈的人可将材料投入。
北面漆成黑色,称作“通玄” ,专收军机秘谋的条陈和天象灾异、命相吉凶之谈的册页。
铜匦造好后,被置于太初宫前,立在宫门旁边,由朝廷监察院负责管理,指定左补阙、右补阙、左拾遗、右拾遗这些初级干部和见习干部轮流值班。
值班干部遇到有人前来投放密奏资料,先盘问他对铜匦各箱性质的了解,再随他们的意愿投入。一旦投入,无法收回。
铜匦里的文件,双人监督,方可取出。取出来之后,立即封包起来,呈送武太后。
武照仔细过目的,是其中的告密材料,举报材料,从中发现线索,扼杀敌对势力。
武照下令,在洛阳的各个角落张贴布告,介绍铜匦的用法用途,号召天下普通民众都来大胆告密,进言献策。
过去从来没有发言权的底层民众,从此得以发言,倾诉心声。
有史以来被视为牛马的贫贱庶民,似乎有了参政议政的宝贵机会了。
“告密之门”的最初宗旨,是为天下官民开设的,目的在于下情上达。故而一开始,九品以上官员严禁投书,即使地方官吏,包括差役,只要是在官府工作的,都不准投书。但是后来变化了,失控了。
武照规定,所有州县,必须无条件地为告密之人提供驿马驿车驿船,只要是自称告密的,任何官员不准询问,哪怕他是乞丐,所有的驿亭也要依照五品官的标准给予旅行待遇和供应伙食。
五品官的旅行待遇是三匹马,赐给告密者一匹,另外两匹是两个地方官吏随行护卫所骑的,官吏还跟的有徒步的仆人。
唐朝武照时期五品官的旅行伙食待遇,每餐七个菜。主食是面粉和米、黄粟,副食是羊肉、瓜、葱、姜、韭菜、酱菜、豆豉、咸盐,有鱼的地方,可以用鱼代替羊肉,另外一天还有一升酒。
下层庶民都为武太后前无古人的旨意欢欣若狂,大为喝采。
世世代代屈居社会最低层,被贪官污吏坑害的人们,被与贪官污吏勾结贪图暴利的富商、地主压榨的人们,如今得以申诉冤屈了。于是,天下告密者,像蝗虫一般,自东西南北,飞向洛阳,成为惊天动地的大旋风。
城里乡下,各级政府的正常公务几乎全面停顿,所有官员都忙着应付这空前的“蝗灾” 。
平时借官衙权力收受贿赂的大小贪官污吏,已经吓得脸色苍白,每天担惊受怕,仿佛世界末日。
进入神都洛阳告密的下级官吏和底层民众,都要接待在洛阳的涉外酒店食宿,即安排到鸿胪寺——藩属事务部所属的星级宾馆。原有的房舍住不下,就征用民间居室,招待等级,一如其本部。
告密之人,享受食宿,胡乱猜测告密,也不受任何惩罚,没有任何损失。
平日耕田打柴的,泥腿子,柴夫子,只要你敢于出发,去洛阳告密,自你出发的时刻和地点起,就享受如同刺史、都督的生活待遇了。
谁不告密?谁不举报?谁不喜欢乘坐驿站的马车舟船?谁不爱好吃喝官家的酒肉菜肴?
于是四面八方的告密者,犹如蝗群,涌进洛阳。
找出“敌手” ,坚决处死,成了武照的肝膈要务。
告密“PM2.5” 发飙,在其威压之下,朝野成了恐怖地狱。上至宰相、将军,下到县丞、县尉,大小官员们都吓得不敢随便移动脚步,甚至不敢用力呼吸了。
“告密之门”洞开,很多官吏很快被处斩或罢免。另外大批人因告密有功,获得提拔升迁。
做官从政,又多了一条捷径——进京告密。
“告密铜箱”的发明者鱼保家,为“举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备受重用,不仅得到很多赏赐,还破格加官晋爵,一时颇为光彩得意。
武照如此动员天下民众“举报” ,处置则完全基于她自己的个人统治,不假别人之手。
武照自入宫以来,一直没有真正的心腹,至多有几个狗腿子,大小事情一概由她自己运筹帷幄,策划部署,经营实施。
当然也并非所有民众都参加了告密行动。有人怕万一告密内容泄露,从洛阳回到家乡后,会受到官吏或土豪的报复,不敢行动。也有的人刚想动身,立即受到官吏收买。否则,全民人人参与告密,各地机构势必麻痹,会出现可怕的混乱。
告密分子,虽是农人渔人樵夫船夫,各地各级馆舍,优先供给食宿,不许丝毫怠慢,殷勤送往神都洛阳太初宫,直接面见太后,报告事由。
武太后和往常一样,在贞观殿早朝然后到紫宸殿接受宰相上奏以后,休息一阵,按照次序,垂帘召见告密者。
对告密者的直接问话,由侍立于武照身侧的“內侍大秘”上官婉儿担任。
虽然告密举报者数量巨大,但武照都能流水般予以接待,裁决事由。
宰相们都成冷置一旁的观众了,听说武太后和上官婉儿的工作效率,都瞠目结舌。
大部分来自社会底层的告密者,一进太初宫就迷糊了。看见华丽的殿堂,严密的警卫,都紧张得神不守舍、手足无措,再进入紫宸殿,有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上官婉儿会以和蔼的声音安慰他们,告诉他们:“没关系,别紧张。”完了之后告诉他们:“辛苦了,你可以退下了。”
侧立在旁的太监,有时候得搀扶告密者,他们才能进殿和走出。
也有的笨嘴,告密内容烂熟于心,也不知道预习了多少遍,一旦站在太后跟前,轮到他说话了,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加上方言土语,根本听不出他在说什么。像这类人,但凡多少能说出一些道理,即由上官婉儿代表太后赏赐几句安抚话语。
那些一句话都说不囫囵的,或自己想说什么也不清楚的,获得几句赏赐话语,被太监送出大殿,很是光荣,逢人就赞美武照。
他们至少以五品官的待遇到洛阳旅行,还拜见了武太后。有史以来,百姓中有谁看见过皇帝的老婆皇帝的妈?这是多高等级的荣耀啊!
那些泥腿子,愣头青,出了宫殿,走路扭着脖子,仰着头颅,不知道自家是人是猪了。
天下各地奔往洛阳告密的人,势若流水。而携带处置诏书分赴天下各地的敕使,每日也离开洛阳,向各个方向疾驰而去。
关内道,陕西大部,甘肃东部;河南道,河南、山东、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河东道,山西;河北道,河北;山南道,甘肃大部;淮南道,江西、湖南、贵州及湖北南部;剑南道,四川大部;岭南道,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各“道”的所有驿亭,一千六百多个,全在忙忙碌碌,迎来送往。
告密人员泥沙混杂,重要的线索,有价值的线索,极其有限。
武照并不失望,这也是意料中的事。平时身居九重,高下阻隔,如今能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从他们的话语中对社稷实况有所了解,已经很有意义了。
武照接待民众,不问身分贵贱,不问官阶高低,对千百年的宗法等级社会,对千百年的金字塔官僚体制,实为一场可怕的政治旋风,百姓扬眉,百官震骇。
后来,告密扩大到五品以下官员均可参与,武太后依然亲自召见。若告密的官员所说符合旨意,就超越正常轨道,破格授官,说的如果是假话,与事实不符,也概不问罪,不受降职等处罚。
对于武照而言,告密运动,是空前的大胜利,是空前的长威望的举措。
发现敌对力量,予以歼灭,自不待言,而对于未来如何把握朝政、把握天下,武照的心中也渐渐有数了。
来俊臣传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任见先生所著中唐武周酷吏来俊臣的传记。
任见《来俊臣传》
目录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 女士们的传说………………
第二章 后宫里的“轰趴”…………
第三章 长生不老灵药………………
第四章 一发而不可收………………
第五章 前后两副肉体………………
第六章 趣味无榻之嘻………………
第七章 新婚夜抄《臣规》…………
第八章 御榻头送“颤活”…………
第九章 告密举报发飙………………
第十章 刑讯逼供猖獗………………
第十一章 来俊臣大赌博……………
第十二章 众酷吏竞作恶……………
第十三章 统治者的机谋……………
第十四章 正直臣的谏奏……………
第十五章 铁鞭铁锤匕首……………
第十六章 壹民洗脑去强……………
第十七章 年轻雄壮真好……………
第十八章 小鹿心痒体酥……………
第十九章 黑恶御民之术……………
第二十章 阖族毁灭之灾……………
第二十一章 母猪藏在地下…………
第二十二章 蠢鱼自投罗网…………
第二十三章 女婿未敢杀岳…………
第二十四章 民心呼唤好官…………
第二十五章 丛林社会法则…………
第二十六章 告密罗织奇经…………
第二十七章 女史所言不虚…………
第二十八章 公主感同身受…………
第二十九章 案件迅速膨胀…………
第三十章 刑罚层出不穷……………
第三十一章 牝鸡司晨有据…………
第三十二章 同谋魁首无证…………
第三十三章 拥立圣母神皇…………
第三十四章 终竟武周替李…………
第三十五章 恶鬼杀良冒功…………
第三十六章 淫女令人不齿…………
第三十七章 请兄入此热瓮…………
第三十八章 陛下英明睿智…………
第三十九章 伊阙夺袍另赠…………
第四十章 俊臣诈为通款……………
第四十一章 特大谋反集团…………
第四十二章 童王气概逼人…………
第四十三章 权势杀人如麻…………
第四十四章 奴婢命系刀锋…………
第四十五章 专业陷人于阱…………
第四十六章 擅长揣摩圣意…………
第四十七章 良臣遭遇群攻…………
第四十八章 孽火烧红神都…………
第四十九章 竞相告密邀宠…………
第五十章 恣意偷花窃朵……………
第五十一章 权贵放肆渔色…………
第五十二章 来魔欲海难填…………
第五十三章 杀人罪在刀子…………
第五十四章 宫廷鹤舞仙乐…………
第五十五章 谁可为朕圆梦…………
第五十六章 大势抑武兴李…………
著者任见简介…………………………
后山学派燕山小队(原京北燕山书屋)编辑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