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凌晨,即享用官方热线0558,一780一0009咨询服务电话0558,一780一0009,中国足球需要从从“短期烧钱”模式向“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型,这是职业化改革的必由之路。训练基地就是这条改革之路上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现在难题依旧摆在北京国安面前,看看他们何时能够找到真正的破题之匙?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昨天,在北京国安与深圳新鹏城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国安主教练塞蒂恩“发飙”了。他“发飙”的矛头与比赛关系不大,而是直指训练基地的问题。
“我对我们训练的场地不满意,最近4个月以来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备战部署。为什么其他俱乐部都有自己的训练基地,而我们如此伟大的俱乐部却是现在这种状况。实话说,如果来之前知道训练基地是这样,我可能都不会签约。我与俱乐部以及周总(周金辉)进行了很多深入交流,据我了解,周总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我们作为首都球队,如果能有和上海和大连一样的训练条件,我们会发展得更好。我举个例子,在我们训练基地上完洗手间,需要跑到浇水的水管边上去洗手。今天在下雨,球员在训练完以后没法洗澡,不得不全身湿漉漉地回到酒店再去洗澡。”塞蒂恩的话说得很重。
塞蒂恩说出了长时间以来始终困扰着北京国安的一个尴尬现状——没有属于自己的训练基地。日常训练方面,他们一直都处于四处流浪的状态,曾经使用过顺义训练基地,现在主要是在高鑫基地训练。高鑫基地的条件比较艰苦,赛季之初包括王刚在内的多位队员在训练中出现了骨折等严重伤病。这很难不让人将连续的伤病与训练基地的条件联系起来。
相比起来,北京国安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上海海港、山东泰山都配套了一流的基地。这让塞蒂恩艳羡不已。
北京国安的训练基地之困,折射出民企运营中超俱乐部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想要破局,单纯靠民企的投入并不现实,需要包括政府层面在内的各相关方积极联动,形成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