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斌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通过《宜州乙酉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处在编管期间,但是黄庭坚的贬谪生活并不是愁云惨淡昏天黑地。尤其是阅读了黄庭坚部分和宜州相关的人和事的诗文后,就能进一步感受到他的生活虽然不是阳光灿烂惬意无比,但在无何奈何之中,时不时也出现云淡风轻温馨和畅的时刻。
黄庭坚能够这么旷达地直面自己的厄运和磨难,将贬谪编管生活过得和大家一样具有烟火味,甚至具有怡悦心性的情趣,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在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包括这次宜州之贬,黄庭坚已经是三次遭遇人生挫折,对待挫折已经是任凭风浪起,坦然直面之,已经养成了闲庭信步泰然处之的心态;和苏轼的频繁交往,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黄庭坚;而到被贬宜州之时,黄庭坚已是名满天下的诗文大家书法宗师,宜州的官僚士民对其早已是心向往之而欲倾心结纳。所以,黄庭坚一到宜州,就有很多人登门拜访,送物送钱,还经常置酒邀饮,以排解黄庭坚失落沮丧之情。
在这些人中,黄庭坚有的在《家乘》里点到,有的有书帖来往,有的有诗词唱和。从这些文字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素昧平生的宜州人对黄庭坚的关爱之情和黄庭坚对他们的感恩之心。
先来说说唐次公。
《家乘》第一条记载:“四年春正月庚午朔。元明自永州与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以后还有几条关于唐次公的记载。从这条记载里可以看出,唐次公是和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元明)一起,从湖南的永州来到宜州看望黄庭坚的,并且已经来了四天。大过年的时候,放下和家人团聚过年不管不顾,而路途遥远地跑到宜州这个僻远蛮荒之地,只为看看陪陪黄庭坚,足以看出唐次公和黄庭坚之间的情深谊厚,甚至胜过家人。
唐次公在宜州期间,黄庭坚写了一帖给他,《与唐次公》:“宿来伏想起居轻安。奉烦致意许子温,有南鹏砂,乞六两作一药。子温既尽日不在家,公亦跧闷,幸早过此。同熟脍面、鸡笋羹也。今日小漕行,子温须熟睡,补数日劳顿也。”
这则帖子说的是:首先向唐次公问安。接着要唐次公转达许子温,问许子温有没有南鹏砂,要许子温送六两给我(黄庭坚)做一种药丸。子温这几天因公务在身,一直不在家里。你也孤独烦闷,幸亏一早来了我这里。我们一同吃脍面和鸡肉竹笋做成的羹汤。今天龙江里漕船已经起航,子温一定还在家里睡觉,以补这几天耽误的瞌睡。
从这则帖子,可以看出唐次公和宜州将官许子温也是亲戚或好朋友,来了宜州之后,一直住在许子温家里。唐次公起床之后,就直接来了黄庭坚这里,还一起吃饭。紧接着就应该是一起聊天或游玩,这实际上也是唐次公来宜州的目的。
几天之后,黄庭坚又回复了一贴给唐次公:“奉手教,审宿酲未苏,亦良苦邪?但勿早食,至申后思食乃举筯,则食美,四体轻安矣。晚能出,过此来,幸甚。”
这则帖子的大意是,接到你的来信,猜想你昨晚醉酒后还没有苏醒好转,这是何苦啊!起床之后,不要一早吃东西,等到申时之后想吃才去吃,这样就会感觉到食物是如此的甘美,全身都会感觉轻快舒畅。晚上能出来,就到我这里来,我会非常高兴。从这则帖子可以看出,黄庭坚对唐次公的关爱溢于言表,拳拳之心蕴涵在字里行间。
再来看看欧阳襄。欧阳襄,号佃夫,黄庭坚在《游龙水城南帖》中说得非常清楚,“佃夫名襄”,在网上找不到其人,在《家乘》里有三条这样的记载:“五月十五日,欧阳襄自柳州来。”“五月十九日,佃夫弄琴,作《清江引》、《贺若》、《风入松》。”“七月初十日,佃夫闻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饭而行。”从这三条记载以及《游龙水城南帖》可以看出,欧阳襄是广西柳州当地人。黄庭坚在帖中说“龙城欧阳佃夫”,龙城就是柳州的别称。他是从柳州来看望黄庭坚的。他对琴艺很是精通,他在黄庭坚处弹奏的三支曲子都是当时的名曲。他还对书法艺术很有造诣,他收藏了很多名人书法作品,黄庭坚还在他收藏的苏东坡的作品上题跋,这就是《黄庭坚全集》所载《题欧阳佃夫所收东坡大字卷尾》。同时,欧阳襄还是一个大孝子,当听说母亲生病,竟然早饭都不吃而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游龙水城南帖》记载了黄庭坚、范信中、欧阳佃夫三人应邵彦明、邵彦昇兄弟相邀,共同游览龙水城南的龙隐洞等地。邵彦明名邵革,字彦明,当时驻守普义寨,故黄庭坚有时称呼其为邵普义。龙水,古地名,旧有土城,在今广西宜州市龙江北岸宜山下,也就是宜州古时候的州城,该地名一直沿用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该帖记载五人游览龙隐洞之后,就在洞口休息弹琴下棋。欧阳佃夫又弹了《贺若》,琴声一起,黄庭坚感觉好像有风随着琴声从地面上生发,琴声音韵激越,袅袅琴音在山间林中弥漫缠绕,绕树三日不绝于耳。后来,应范信中之请,欧阳佃夫教授其弹琴,教了很久,范信中勉强弹得几句。
黄庭坚则和邵彦明下棋,以酒为赌注,但邵彦明似乎有意让着黄庭坚,时不时的胜一局,时不时又败一局,故黄庭坚在帖中说“余与彦明棋,赌大白,彦明似藏行也。”藏行,又作“藏辛”,弈棋术语,指不露机锋手段。后来,邵彦明做到了广西全州太守。
邵彦明除了上面游记里作为主人邀请黄庭坚、范信中、欧阳佃夫游玩龙城城南龙隐洞外,在《家乘》里有八次记录,有两次是来陪同聊天什么的,有六次是送东西给黄庭坚。送的东西有:山药二篰(bu,竹篓)、粟米二斗、粟米五斗、木瓜一次二十个,一次若干,还有蜂蜜、荷䱹等物。䱹,到底是什么意思,《康熙字典》都语焉不详。
黄庭坚在《与冯才叔机宜书》中,鼎力向冯才叔推荐邵彦明。说“邵普义用心耿介,喜读书,与人有始终,不独岭南士大夫中难得也。方欲达姓名,以补麾下之阙。……河池久不得人,若邵君一振其弊,远民实受察远照微之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邵普义邵彦明对朝廷忠心,性格直率耿介,喜欢读书,为人做事有始有终,在岭南士大夫中是一难得的人才。邵彦明想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如果重用邵彦明也可以补救麾下人才紧缺的问题。河池这个地方,很久都没有选拔到得力的官员,如果从重用邵彦明开始,持续选拔好各种人才,就能一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那么,河池这个僻远地方的士民就能得到朝廷赐福,解决他们或长远或细微的困难和问题。
宜州崇宁寺僧人文庆,是在《家乘》里出场最多的人物之一。黄庭坚曾经在崇宁寺住过一阵子,离开崇宁寺后,寺僧文庆、宗广、法旻、从广、祥进等和黄庭坚多有来往,《家乘》里均有记载。作为崇宁寺的住持文庆,和黄庭坚的交往尤其频繁。
黄庭坚和寺庙、僧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也可说是有一种佛缘。据说黄庭坚曾自题诗偈说:“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他每到一地都要去拜谒当地的寺庙,尤其是家乡分宁的黄龙禅寺,更是他经常朝拜的地方,他与黄龙寺几代住持慧南、祖心、悟新、惟清等高僧都有来往,并且是黄龙寺的护法居士。
黄庭坚在《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诗中写道:“庆公忧民苗未立,旻公忧木水推去。”意思是大雨之时,文庆忧虑的是老百姓的庄稼种苗不能栽下,而法旻担忧的是怕大水冲走准备建筑寺庙的木材。从诗中,可见文庆的胸怀是这么的宽广,格局是如此的宏大,虽然身在寺庙,却心忧天下。
《家乘》多次记载了黄庭坚接受文庆之邀,到崇宁寺去吃素包子,有时文庆也到黄庭坚住处吃素包子和素粥。另外,黄庭坚前后几个住地洗澡都很不方便,除了到老百姓家里或商人开设的浴室洗澡外,很多时候黄庭坚甚至同着范信中等人,一起到崇宁寺洗澡。
黄庭坚被贬谪宜州编管一年多,大概有490多天,这是他人生最后的厄运穷途。但不顾官府干涉和世俗讥评而和他交往的宜州官员、学子、文人、百姓、僧道等等五行八作的人,在《家乘》及其他文献资料里有记载的就有几十人之多。黄庭坚在编管期间没有任何俸禄及收入,全部靠这些人的接济和帮助,可以这么说,是宜州的这方山水和这里的百姓维系了他的最后岁月。这些朋友除了送物送钱之外,还经常置酒款待他,邀他出游,陪他聊天弹琴弈棋,远方的朋友则写信问安寄书传情,就是这些有如雪中送炭般的真情之举,有力地支撑了黄庭坚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坦然面对并战胜人生的厄运,对未来北归充满了信心。
2025年4月10日
周斌
【作者简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