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虽然正处于假期,但仍然有一位高血压病人不停的联系张医生,说他的血压已经恢复到120/80mmHg了,能不能把降压药减下来?越是到假期,张医生的科室就越忙,因此,张医生给他的回复就稍微简单了点,只有两个字:“不行”!



了解张医生的朋友都知道,张医生看病有点家长制,不讲原因,只看结果,这么多年下来,成功结交下来的病人,基本上都很听话,因此,张医生也很少操心,但万万没想到,这会偏偏遇到一个主意正的,就算张医生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不行,他还是偷偷的把药减量了。

结果上班前的凌晨两点半,他的电话就打进了张医生的手机里,他说这两天把降压药减了半片,现在头晕的厉害,现在血压又飙到了170mmHg。好在发现的比较及时,张医生给予调整药物后,他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其实,这种现象在哪个国家都不少见,《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一项针对12万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擅自减药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58%。由此可见,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但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当血压计的数值稳稳落在120/80mmHg时,几乎每个患病的朋友都会问:"医生,我现在血压都正常了,能不能少吃点药?"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我们只要仔细一品,就会发现暗藏在背后的3种逻辑:

1、血压正常了,可能是个人多方面努力的结果,降压药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减量也没什么大不了;

2、继续吃这么多降压药,经济压力比较大,还得多花很多钱;

3、吃药有风险,降压药继续吃下去,说不定哪天,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看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但医生们的想法可能和朋友们的有一定的差距。下面张医生就围绕着这个话题,为朋友们详细分析一下“减药”这件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高血压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到底有没有机会减药呢?答案是肯定的,确实能减,但医生口中的减药,并没有朋友们想的那么简单。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高血压不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怎么还可能减药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咱们身体内强大的修复机制。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当通过各种方式使血压恢复到正常范畴,并保持稳定后,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血管开始了它微妙的修复过程。

国际权威期刊《循环研究》指出,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开始自我修复,僵硬的血管壁会逐渐恢复弹性。但这个修复周期需要时间积累,持续6个月的血压控制,可让血管内皮功能改善40%,《欧洲心脏杂志》的临床数据显示,80%的病人血压至少需要3个月的持续达标,才能实现血管结构的部分逆转。

这还只是在血管方面,随着治疗的深入,患病的朋友会逐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轻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再加上合理的运动调节,这都会让血压水平进一步下降,从而使药物减量成为可能。



但张医生想提醒朋友们的是,人体是个精密的调节系统,血压达标是药物、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血压达标是一种合力,而不是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措施作用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突然减药,就有点像突然抽走支撑危房的支柱,会引发整个系统的崩溃。国外的一项临床试验就发现,快速减药的病人,6个月内血压反弹率高达65%,且夜间血压波动幅度比规范治疗的病人增加2.3倍。

这种过山车式的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的伤害,会远超持续轻度高血压,日本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如果血压波动超过20mmHg,病人患上脑卒中的风险将会激增127%。由此可见,减药虽然可行,但不能盲目进行,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



张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隔壁老王减药成功了,自己也要依样画葫芦,跟着减,结果事与愿违,非但没有减药成功,还引发了各种并发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就明确指出,仅17.3%的低危患者可能实现药物减量,且必须满足3个条件,分别是:持续1年以上血压稳定、无靶器官损害、具备完善的家庭监测条件。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全年血压记录像心电图一样平稳;心脏、肾脏、大脑、眼睛等重要器官毫发无损,没有任何异常;家里能够规范的实施血压监测,能够随时发现血压的异常。这些条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十分苛刻,研究发现,100个病人中,只有不到18个够资格谈减药。

即便是具备了减药的资格,也不能随心所欲,随便减量,张医生的推荐是采用"20%阶梯减量法",这是老外发明的一种减药方式,统计发现,每3个月减少原剂量20%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仅为2.1%。



即便是这种非常保守的减量方式,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另一项国外的研究就表明,停用降压药后3个月内,是脑出血高发期,风险会增加3.8倍。同时,朋友们还需要注意血压的"季节调整",冬季血压普遍会比夏季高12/8mmHg,有些朋友在夏季自行减药,到秋冬季节没有及时恢复,就会让自己陷入到危险之中。

全球高血压防控经验表明,规范的治疗可让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5%、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2%,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减药这种事,对高血压病人来说,也不是想减就能减的,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来完成。我们要的并不是血压计上完美的数字时,而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依然强劲有力的生命体验。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