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火药桶再次被点燃。当地时间 5 月 10 日凌晨,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发射多枚导弹,袭击了努尔・汗空军基地等关键设施,其中一枚导弹甚至落在距离伊斯兰堡仅 12 公里的拉瓦尔品第。这一挑衅行为彻底激怒了巴基斯坦,巴方随即启动代号 “铜墙铁壁” 的军事行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击就此展开。
一、战火升级:从导弹袭击到全境空袭
印度此次行动显然是对 5 月 7 日空战失利的报复。当天印度空军发动 “辛多尔行动”,试图摧毁巴基斯坦空军的地面力量,却被巴方击落 5 架战机,其中包括 3 架法国 “阵风” 战斗机。吃了大亏的印度并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将战火引向巴基斯坦核心区域。
面对印度的狂轰滥炸,巴基斯坦的反击堪称教科书级。巴军首先出动三四百架无人机对印度全境实施 “蜂群攻击”,新德里附近的军事目标也未能幸免。
紧接着,巴空军战机突破印度防空网,对古吉拉特邦、安巴拉、贾朗达尔等地的空军基地发动空袭,其中安巴拉空军基地距离印度首都仅 200 公里,这是巴基斯坦战机首次深入印度腹地执行任务。
更令印度颜面扫地的是,巴军的精准打击取得重大战果:旁遮普邦的 “布拉莫斯” 导弹储存设施被夷为平地,帕坦科特和乌达姆普尔两座机场陷入瘫痪,甚至价值 15 亿美元的俄制 S-400 防空系统也被枭龙战机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摧毁。这些打击直接削弱了印度的远程打击能力和防空体系,让莫迪政府的军事冒险付出了惨重代价。
二、致命一击:中国武器立下赫赫战功
在这场现代战争中,中国造武器成为巴基斯坦的制胜关键。巴军此次大规模使用的 SH-15 车载加榴炮再次证明了其 “战场收割机” 的实力。这款火炮配备北斗制导系统,最大射程可达 70 公里,能够在印度炮兵射程外实施精确打击。5 月 10 日凌晨对印控克什米尔的炮击行动中,正是 SH-15 的猛烈火力导致一名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当场死亡,随行人员重伤。
空中战场同样是中国装备的舞台。歼 - 10CE 战机凭借 PL-15 远程导弹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在空战中压制印度 “阵风” 战机;枭龙 3 则挂载 CM-400AKG 超音速导弹,专门猎杀高价值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巴基斯坦还发动了网络攻击,导致印度 70% 的电网瘫痪,这种 “非对称作战” 手段让印度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瞬间陷入混乱。
三、中方发声:三国使馆拉响安全警报
冲突的外溢效应已经引发中国高度警惕。5 月 10 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三国使馆罕见同时发布安全警告,提醒在印巴尼的中国公民加强防范,避免前往冲突地区。外交部发言人更在第一时间表态,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回到政治解决轨道。
中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长期对峙,加上印度近期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试图以水资源为武器打击巴基斯坦,这种 “混合战争” 模式正在突破传统冲突的边界。一旦局势失控,不仅会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还可能波及整个南亚的稳定。
四、国际博弈:阵营分化与核阴影
这场冲突已引发全球连锁反应。以色列公开支持印度的 “自卫权”,土耳其则力挺巴基斯坦,这种阵营分化让局势更加复杂。七国集团呼吁双方对话,沙特则派出特使试图调停,但收效甚微。更令人担忧的是,巴基斯坦已将核武器置于高度戒备状态,明确表示 “130 枚核弹不是摆设”。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对抗中,巴基斯坦的强势反击打破了印度 “军事碾压” 的幻想。从无人机蜂群到网络战,从中国装备到核威慑,巴方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侵略时没有退路可言。而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任何试图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当南亚次大陆的硝烟尚未散尽,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场可能改写地区格局的冲突,究竟是走向全面战争,还是回归谈判桌,答案或许就藏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