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前,英国砸百亿与美达成协议,16国突然站队,特朗普高兴的太早了!
关税战持续一个多月之际,中国同意了与美国进行初步接触,而美国也放风对华降低关税,还将“对等关税”制定者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踢出了此次谈判的队伍。
表面看起来,特朗普似乎“诚意满满”,但实际上他只是为了喘口气,好将关税战进行到底。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观察者网最新消息称,在中美会谈前夕,美英两国突然宣布达成了贸易协议。
这也是关税战发起至今,特朗普等来的首个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
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英国同意进口美国食品和农产品;就牛肉市场与美国达成互惠准入协议;将来自美国的用于啤酒生产的乙醇关税降为零;此外,英国还同意采购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
作为交换,美国将英国汽车的关税从27.5%降至10%,钢铁和铝关税则从25%降至0。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激动的宣扬称,美英关系将因为这一贸易协议变得更加紧密,而且正在与美国的谈判的很多国家,也将陆续达成谈判协议,这里包括日本、以色列等国。
而之所以会选中英国,而不是首个与其谈判的日本,当然也是因为英国更“好用”了。
美英本就是亲密盟友,美国是英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从去年的数据看,美国对英国顺差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
按照特朗普的逻辑走,美国在两边的贸易中是占了便宜的一方,所以可以给一个谈判的机会。
而对于日本来说,特朗普的关税就是国难,有广场协议的压制,日本显然不如英国好拿捏。
不过,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
按照美方的说法,美英的这些条款目前只是一些概念上的“协议”,最终的协议方案还没有敲定,英国也表示,最终协议很难达成。
也就是说,双方还没有完全谈好,特朗普就急于对外展示胜利,这也暴露了他的3大目的:
其一,特朗普现在急需一个拿得出手的“胜利”,来证明其贸易政策的有效性,以扭转舆论局势。
自关税战开打以来,美国没能与任何一个国家达成完整的协议,反而在中国的强硬反制下,经济受到重创,这使得特朗普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他希望通过与英国的贸易谈判,找到一个突破口,借此转移公众视线,缓解舆论压力。
其二,不排除特朗普是想要借英国唱一出“双簧戏”,以进一步忽悠别的国家和其达成贸易协议,这么简单的小伎俩,特朗普硬是想了这么久。
其三,特朗普想要在中美谈判前,拿到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筹码”。
英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若被特朗普成功施压减少对华贸易,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的贸易优势。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美国经济稍微喘口气,有更多与中国谈判的“底气”,还能借此阻止中英关系重回正轨的趋势。可以说特朗普满肚子都是“算计”。
那么,特朗普的计划究竟能否顺利展开?答案是并不能,原因有三:
首先,英国斯塔默政府上台后一直都在积极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其外交政策更倾向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非完全附和美国。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要阻止中英两国关系升温的原因,但真正的贸易协定往往涉及复杂的细节谈判,包括商品种类、非关税壁垒以及国家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所宣传的“协议”更像是一份意向备忘录,其实际效力有限,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在中美谈判中占得先机的想法未必能如愿。
在美英宣布达成协议的同一天,16国也公开进行了站队,给了美国重重一击。
从正常关税战来看,特朗普的政策也促使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美国。
据路透社报道,东盟10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巴林)突然同时宣布,将于中国一起举行联合峰会,且明确表示是为了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打压下,寻求与中国展开更多的贸易合作,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让美国想不到的是,菲律宾这次也与其他东盟国保持了一样的态度。
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美国的盟友,在此时宣布与中国加强合作,也是向美国释放了鲜明的信号。
这种趋势不仅削弱了美国的贸易影响力,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特朗普单边主义做法的普遍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美财长贝森特直接破防了,直接在媒体的追问下甩手而去。
最后,中国虽然同意了与美国接触,但态度一如既往坚定,如果美方拿不出足够的诚意,那这次接触可能就成为了短期内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特朗普现在是一方面意图表现出与中国接触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又在背后施压,试图通过不同渠道阻遏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这种矛盾的立场只会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不信任。
在即将进行的中美谈判中,如果特朗普团队那美英贸易协议或者其他招数,来玩极限施压那一套,那中国自然也不会客气,我们完全不吃讹诈施压这一套。
接下来,我们只要稳住就行,做好持久战准备,保持镇定,见招拆招,关税战打到现在,中国馆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反制能力,手里捏着这么多“王牌”,根本不会虚。
中美关系的长期走向,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建设性对话。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短期操作难以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即使与英国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贸易协议,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影响仍然有限。
现在球在美国那边:是要继续用虚张声势消耗所剩无几的政治信用,还是老老实实回到平等谈判桌?毕竟中国早就把话挑明——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