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mlive,hogwildok,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Hoof Boss。

迅速野化

从2007年开始,美国密歇根州突然涌现了大量的野猪。这些野猪沿着溪流和排水沟寻找食物来源,几乎会吃它们找得到的一切食物来源,除了很常规的农作物和植物种子,喂鸟器里的食物、猫粮、狗粮和没有盖住的垃圾,它们甚至还会啃食鹿的尸体,袭击鸟巢,在溪流里抓青蛙吃。



根据加州自然资源部的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克里斯汀·布朗的调查,这些野猪居然还会狩猎幼年鹿!而不只是食腐。

这些野猪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经过在吉纳西、拉皮尔、希亚瓦西和奥克兰北部展开的研究后,研究者们发现,这些野猪居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家猪!实际上,即使是家猪,当它们逃到野外环境,只要短短几个月,它们就能长出毛茸茸的毛发,嘴里也会长出獠牙。原本较为温顺的性格变得具有攻击性。



密歇根州在人类活动区和自然交界地会设立许多标准围栏,目的是阻止鹿和麋鹿进入,但是这些围栏却挡不住猪这样比较矮小的生物。一些家猪因为某些意外出逃后,会跨过围栏,恢复野性,将它们经过改造的基因传递给野猪,使得当地野外的猪变得适应性极强且危险。



时至今日,北美地区依然时常报道所谓的“超级野猪”,这些物种就是野猪和家猪的杂交。

家猪和野猪

家猪(Sus scrofa domesticus)与野猪(Sus scrofa)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家猪是人类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和基因选择培育出来的,你可以理解家犬跟野狼的关系,意思是一样的。



大约在最早9000~10000年前,人类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和中国等地独立驯化了野猪。野猪可是很桀骜不驯的,于是人类一开始只选择那些最温顺的个体来进行繁育。后面再选择其他合适的性状,比如生长快和肉质好的,就这样一代一代的繁育后,形成了家猪。



毕竟是人类搞出来的,因为家猪虽然品种非常多,但是基因多样性远低于野猪,不过它们之间依然能杂交并产出后代。



家猪一般来说体型是会比野猪大的,毕竟有吃肉和有专门炼油的品种,自然是产出率更高更好了,不过它们的骨骼其实不够硬。家猪身上也是有毛发的,但是相当的稀疏,这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它们。另外家猪其实也是有獠牙的,但是确实退化了,能长,但一般不会太长。



相比之下,野猪虽然体型比家猪小,但是身体更硬,骨骼厚实。其身上有很多粗硬的被毛,背部有鬃毛。野猪的的獠牙可长达10厘米,是挖掘和战斗的功具。

为什么野化后会长獠牙?

家猪回到野外环境后长出獠牙,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它们即使不回归野外环境,獠牙也是长得出来的,只是在野外就没有野人能干预它们的獠牙生长了。不过当然也不只是这个原因,回归野外环境后,它们的基因潜能也得到了释放。



早期人类在繁育野猪的时候,刻意的尽力消除家猪的攻击基因,獠牙发达的个体就是属于攻击性强的。我国古代的《齐民要术》明确记载“去其獠牙,免其斗伤”,说明除了繁育,当时的老百姓就知道要人工遏制家猪的獠牙了,以此来确保养猪的安全。

除了獠牙长出来后刻意的修剪,现代的商品猪还会普遍进行阉割,这使得公猪的雄性激素的浓度大幅下降,而雄性激素就是獠牙生长的关键驱动力。实验显示,如果没有对公猪进行阉割,公猪每个月獠牙可以长0.3厘米。阉割后就几乎不会再长了。



人类发明的猪饲料中的高比例的谷物导致硅、钙等矿物质摄入不足,而野猪通过拱土摄取的腐殖质恰好富含这些牙釉质形成的关键元素。这点也影响了家猪的獠牙的生长。

家猪的基因虽然被人类选育过,但是它们体内的BMP4基因依然存在。佛罗里达州的研究表明,野化仅6个月的公猪睾酮水平即飙升至家猪的4倍,BMP4基因的基因的表达量在野化个体中跃升2.3倍,这种骨形态发生蛋白直接刺激牙髓干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家猪长出獠牙后,就会使用獠牙,比如用獠牙挖土以及用来战斗,这些行为可能会激发牙胚中的FGF10基因,促使牙根持续生长。

所以说,人类虽然能快速改变物种的形态和特征,但是潜藏在深处的基因依然在,驯化仅是通过表观修饰抑制了这些基因的表达。



总之,家猪原本就会长獠牙,野化只是让这个生长过程变得不受约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