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最近母亲节马景涛这一次
这大概率是今年母亲节
最有疯感的一支广告
如果你也看腻了
那些一本正经的母亲节广告
可以来看看这个是不是你中意的那一款
在里面
许多妈妈们的偶像马景涛一出马
不仅重启了他的疯狂咆哮技能点
还能承包你今年一整年的表情包
视频文案摘录
这是(马)到了
这是(马哥)倒了
这是妈到了
俗话说:马到成功
但是马哥今天要说:妈到成功
妈到哪了?到你家了!
家电不~~秃了
衣柜不~~乱了
小屋爆改成功了
妈到了,你的生活被宠到了
妈又到哪了?到菜场了!
太贵了~不听!
隔壁更便宜~我不听!
那我不要了~停停!拿走吧~
日常的实惠捡到了
妈到了,我们全家的营养都照顾到了
别让妈到了只为成就你
还得送咱妈到 Next Level
广场的舞步快到飞起了
家庭的T台掌声响起了
先进的AI马上用起了
网文生涯正式开启了
妈到了,年轻的旷野被她闯到了!!
妈妈的节日到了,给妈的舒化也到了
乳糖不耐?这次咱能耐了
腿脚不灵?这次更能耐了
这是马
这是妈
这是马哥出马给妈送舒化
营养到了,妈想做的都做到了
MOM到了,我们都被她WOW到了
舒化助攻
妈到成功
有网友看完这支广告后的第一反应是:对马景涛的记忆,一边又活了,一边笑不活了。
还有人看了连夜对号入座,因为他的妈妈和片子里的妈妈一样,总是爱搞突然袭击。
我自己是觉得,骨子里没一点搞抽象的疯劲,舒化是不会让这样的创意执行出来的。
但话说回来,疯归疯,咆哮归咆哮。
如果你试着把这支广告片里的文案从头到尾过一遍,一方面能察觉里面的句式,沿用了上一次与马龙合作的「废话文学」式的造句风格和一些轻巧的表达。
比如里面出现了两个「能耐」,一个呼应的是产品功能对乳糖的「能耐受」,一个指的是人物行动更有「能耐」。
还有像 MOM-WOW 这样的设定,在语义和视觉上都可以让人会心一笑。
另一方面也能感知到舒化的疯劲只是表层,其精神内核还是严谨和稳定的。
因为在里面,它给出了一个既朴素又带有普世感的洞察,但最后又没有止步于这个洞察。
有些事确实是妈一到就成功
但这并不是她们的理所当然
不管你承不承认,生活里有许多人,确实是一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妈。
也确实是有些事,只要妈妈一出马,就能马上找到有效的线索和解决的办法。
比如随手一放又忘记的遥控器,明明塞在收纳盒又找不到的袜子。
儿子早上从起床到出门上学那段时间的步骤管理,女儿什么时候去医院看眼睛什么时候去复查牙齿。
还有菜市场哪个小摊上的时令菜最实惠,家周边的面包店哪家的出品最稳定,买新鲜的水果是在群里团购划算还是跑趟超市更省钱。
只要你问问身边当妈的人,她们通常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还附带一些可能只有她才知道的生活妙招。
但如果再往背后去看一层,妈妈们之所以看上去能游刃有余,是她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了对家人的关注、对家庭生活的打理上。
从而在日复一日中,让她们练成了肌肉记忆和多线程操作的功夫。
而这,也是为什么马景涛先要在广告的前半段说——妈到成功。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舒化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它看来,无论是辛苦为家庭付出的妈妈,还是精神状态已经抵达 Next Level 的妈妈,她们都值得报以掌声。
于是在短片后半段可以看到,当马景涛先后例举了家庭和菜场两个场景中的「妈到成功」后,舒化又让他话锋一转,用一种看似疯癫、实则清醒的语气提醒了大家——
别让妈到了只为成就你
还得送咱妈到 Next Level
之后一系列鬼畜感的镜头语言,带出了妈妈们可以成为和渴望实现的各种可能性。
她们可以在直播间里大秀广场舞,也可以退休以后写作网文小说。
她们有自己眼里的潮流,也能纵马奔驰在辽阔的旷野。
而一副健康的身体,是支撑起妈妈们做到这一切的前提——也是在这里,舒化的产品功能在短片中顺势做了露出。
它既可以为妈妈们提供营养支持,也再次普及了它的产品能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
同时舒化也借这一次与马景涛合作的机会,一边推出新品氨糖高钙牛奶,一边告知了年轻子女们如果母亲节想要为妈妈选购一份健康好礼,它可以成为一个备选项,尤其适用于平时好动,喜欢到处走走的妈妈。
所以说到底,这一次舒化请来「咆哮哥」马景涛助推新品,除了看中他在许多妈妈们心中有观众缘以外,还有他已经深入人心的表情包,有着不断被解构和重构的空间。
当解构和重构以一种复古回潮的画风出现在年轻人面前时,品牌也就能在轻松无间中,拉近其目标群体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从马龙到马景涛
舒化持续跟「马」过不去
另外,这并不是舒化第一次跟「马」过不去。
有印象的人应该还记得,今年开年以后,舒化官宣了乒乓球运动员马龙作为其品牌代言人。
当时借势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舒化在地铁里投放了一组「马龙出马送舒化」的海报。
这组海报特别地方在于,马龙英姿飒爽的形象,与海报当中玩「马龙」名字梗的无厘头文案,形成了强烈反差。
它先是让喜欢马龙的人产生了好奇:这个颠覆他过往代言风格的文案他到底有没有看过?
之后又因为这种在龙年和马年之间的蛇年邀请马龙代言的搞抽象操作,被地铁里往来经过的路人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形成多个圈层的热议。
而很明显,从「马龙出马」到这一次「马景涛出马」,舒化看似是跟「马」过不去,但都保持了其底层营销策略的一致性。
再具体点说,那就是持续邀请在大众心目中有影响力和有亲和力的马姓明星/艺人/KOL,再匹配反套路和一上来能颠覆人观感的创意内容,来反复强化「舒化一出马,营养好吸收」的产品功能属性,助力舒化在健康品类的破圈。
而把这样的做法放到当下的社交传播语境中去看,从过去这一年、、微醺姐闫妮代言 RIO 微醺来看,品牌找代言人和找明星艺人来共创内容,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让他们拍一张美美的海报就走。
还要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以一种或反差、或抽象、或让人忍不住想要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的方式,来完成破圈传播。
这跟时下大家所处的信息接收环境有关,也跟一种「我平时够忙够累的了,看个广告就别让我这么累」的群体心理有关,还跟快消品的传播方式可以姿势灵活点有关。
回到舒化身上来说,这样的传播策略确立,一个作用是可以让它在今年的传播主线中,去推动自己创作出更加亲民的内容。
另一个作用则可以调动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让大家可以保持期待:
舒化下一次,会邀请哪一位「马」出马,又会玩出什么样的「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