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当多数房企收缩战线、以去库存为主时,一家民营企业却以“黑马”之姿逆势突围。在中指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1—4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中,邦泰集团以124万平方米的拿地面积位列全国第二,成为前10名中仅有的两家民营房企之一。从四川出发到布局全国11省39城,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化扩张,四川邦泰用18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稳健与进取并存”的独特发展路径。
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化布局的“三重逻辑”
1.错位竞争:避开红海,掘金中西部“价值洼地”
当头部房企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热点城市时,邦泰集团将目光投向中西部优质二三线城市。以四川德阳、江西南昌等城市为例,这些区域对高品质住宅需求旺盛,但新规产品供给稀缺,市场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25年邦泰新增的13宗土地中,70%位于中西部非一线城市,土地溢价率普遍低于15%,远低于热点城市动辄30%-80%的溢价水平。这种“区域+城市”的双重错位策略,既规避了高溢价风险,又为深耕提供了空间。
2.聚焦深耕:二线城市“闪电多子”,三线城市“间隔接力”
邦泰集团的全国化布局并非盲目扩张,而是以“就近扩张”为原则,围绕四川大本营在5小时高铁圈内深耕。例如,在南昌、昆明等二线城市,邦泰通过“闪电多子”策略快速提升市占率;在山西忻州、四川德阳等三四线城市,则采取“间隔拿地”模式,首个项目交付后隔几年再续投,既保持市场热度,又避免资源过度分散。2021-2024年,邦泰销售额从202亿元增长至272亿元,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3.小盘快跑:精细化运营下“安全与速度”的平衡
邦泰的拿地策略堪称“教科书级”的精细化运营。
地块选择:聚焦2-5万平方米的袖珍地块,开发周期短、资金回笼快;
成本管控:2024年拿地22宗,平均每宗土地成本不足5亿元,2025年进一步降至4亿元以下;
产品创新:推出“境系”“悦系”“和系”“观系”四大产品线,覆盖酒店式奢宅、东方美学雅居、都市优雅庄园、人文经典格调私宅等多元需求。
从“客户第一”到“交付力”的长期主义
1.客户导向:以产品力刷新人居体验
邦泰循着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对客户需求与时代审美的洞察,带来因地制宜的作品,又以“进一城、爱一城、深耕一城”的开发经验,不断洞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用与时俱进的作品与服务不断刷新当地人居体验。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不仅让建筑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更以差异化产品力赢得市场口碑,形成“邦泰出品,必属精品”的品牌认知。
2.交付力保障:超70%项目提前交付
在行业“保交楼”压力下,邦泰集团的交付表现堪称标杆。2024年1月至今,邦泰在20个城市、28个项目完成40次交房,超70%实现提前交付,近50%项目交房即交产权证。这一数据既是企业产品力与运营效率的直观印证,亦是市场对邦泰品牌价值与深耕稳拓实力的高度认可。
3.信用背书:AAA级信用企业的底气
邦泰集团被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房地产AAA级信用企业”,2023年位列“中国房企稳健经营十强”。 同时,邦泰的拓展力、产品力、交付力正逐年迈入行业前列,共同积蓄成穿越行业周期、开拓远行路上的稳健保障。
邦泰模式能否成为房企突围的“参考答案”?
邦泰集团的成功,至少为行业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
1.战略定力比规模更重要:在行业下行期,邦泰没有盲目跟风“去库存”,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判断,选择逆势扩张。这种“反周期”操作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
2.精细化运营是生存之本:从地块选择到产品定位,从成本控制到交付管理,邦泰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精细化运营的思维。这种“向管理要效益”的模式,值得中小房企借鉴。
3.客户价值是穿越周期的核心: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服务升级,邦泰始终围绕“客户第一”展开。在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这一理念尤为重要。
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化布局,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邦泰集团用18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稳健与进取并存”的发展道路。在行业调整期,其逆势扩张的底气源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客户价值的深度理解。未来,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步回暖,邦泰的全国化布局能否进一步深化值得持续关注。但可以肯定的是,邦泰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不确定的时代,稳健者依然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