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起中国女排的“重炮手”,第一反应是郎平。她那个时代太闪耀了,被称为“铁榔头”,是很多人心里的图腾。

但如果你是2000年后关注女排的人,你一定记得那个在赛场上挥臂暴扣、把球打得像炸雷一样的王一梅。她的出现,曾让不少人惊呼:“这不就是第二个郎平吗?”

但这个标签,她从没主动接受过。她总说:“郎导是伟大的球员,我离她还差很远。”



“我已经游了好几年,怎么能换项目?”

1988年,大连姑娘王一梅出生。从小身材高大,练过钢琴、游泳、网球,是个“试遍各种兴趣班”的孩子。

到了五年级,她已经长到1米72,代表大连队去沈阳参加游泳比赛。那时候她以为自己未来可能是个游泳运动员了。

但命运就是这么巧。

辽宁排球教练孙福厚在省队训练时看到了她,一眼就相中,说:“这孩子骨架大、爆发力好,打排球有前途。”

可王一梅不乐意。

她说得很直接:“我游了好几年了,自由泳、蛙泳、仰泳我都不差,我不改。”



孙教练没放弃。跑到她家一趟又一趟,给父母做思想工作:“你们家姑娘是块练排球的料。”

王一梅爸妈一合计:要不试试?就这么着,她抱着“看看吧”的心态进了排球队。

半年后,她身高蹿到1米80,被选入辽宁青年队。

再后来,就是中国青年女排、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最佳扣球奖……一步一步,她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2003年,王一梅第一次亮相全国联赛,15岁,身高已经到了1米9。

那年辽宁队主力楚金玲因伤缺阵,小王顶了上去,和杨昊搭档打主攻,表现不俗。

当时的国家队主帅陈忠和一看录像,说:“这个小姑娘行,棒头够重。”

就这样,她被招进国家队。

她根本没想到自己能走到这一步。



家里人也挺懵,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跑来庆祝,嘱咐她:“这可是进了国家队,要好好学啊。”

训练开始后,陈忠和给她“开小灶”,每天加练,围着她打造一位“重炮型”主攻。

她也争气。

有一次扣球时,球速太猛直接打断了标志杆,队友打趣说:“以后谁打断标志杆就奖励一个鸡腿!”

那会儿的她,像个重锤砸进对方防线,是陈忠和手里的一张王牌。

王一梅不是那种瘦高型的选手,她骨架大、肌肉重,典型的“力量型打法”

这也成了她后来的困扰。

每次国家队训练一结束,她一回老家,体重就“管不住”。2007年陈忠和再见她时,惊得差点没晕过去。

漳州训练基地的电子秤最多显示100公斤,她一站上去,秤爆表了



教练们急了,天天给她定制食谱,骑单车训练、游泳减脂,连魏大夫都成了她的“饮食保镖”。

她也配合。

在一次国际精英赛前,硬是减掉了17.5公斤,才勉强恢复比赛状态。

但体重一直像根绳子,缠着她的整个职业生涯。

蔡斌、王宝泉、郎平,每一任主帅都对她“控制体重”有过期望,数字从90公斤变成97公斤,但她很难长期稳定下来。

原因也不复杂。

她从小练游泳,水里消耗大、陆地代谢慢,加上训练间歇多,体重总是反复。

这也导致她腰伤不断,影响了上场机会。

2010年世界大奖赛,她因伤被轮换,甚至一度失去主力位置。



一记扣杀,“打晕”木村纱织

即便有起伏,但王一梅最被人铭记的,是那记“重炮”扣杀

2008年大奖赛,中国女排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比赛打得紧,中国队一度0:2落后。

陈忠和依旧面带笑意:“没事,我们还有王一梅。”

关键一球,她助跑起跳,一记扣杀,直接击中木村纱织的脸部,日本主力仰面倒地,足足缓了几秒才起来。

球迷至今记得那一幕——慢镜头里,排球击中面部的冲击力,像一道闪电。

而王一梅只是站在那,拍了拍手,表情平静。

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再遇日本,王一梅在三人拦网下强行突破,再次命中木村区域,球速高达89公里每小时冲击力超过150公斤

日本电视台做了实验,用同样力度的机器模拟扣杀,能击碎5厘米厚的瓦片和1.5厘米厚的木板

她被称为“终极武器”,也成了那几年中国女排的头号攻手。



王一梅的国家队生涯从2005持续到2013,打满八年,经历五位主教练。

但她从没拿过世界冠军,这是很多人唏嘘的地方。

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女排拿了铜牌。伦敦奥运时,她仍是主攻,但球队未进四强。

2013年,郎平回归,提出主攻必须接一传。

对王一梅来说,这是一道坎。

她打法靠重扣,灵活度不如其他队员,面对战术改革,她只能退出国家队。

她没公开宣布退役,而是选择转会土耳其,想看看别人的训练节奏。

回来后,继续打联赛,出场次数越来越少,但她一直在坚持。

直到2019年,辽宁队重组,成立辽宁华君女排俱乐部,王一梅担任三个要职,正式从场上走到了场边。

别以为她成了管理层就轻松了。

她不光是总经理,还是陪练、战术分析员、一传监督、后勤保障……几乎什么都干



她还时常拍短,记录训练日常,有时候还要亲自下场练球,手臂打得通红

有人看了留言:“大梅你都当老板了还陪练?!”

她笑说:“不打球,我浑身不舒服。”

她也一直没有正式说退役,直到21-22赛季,段放逐渐扛起主攻重任,她才慢慢退到二线。

她像是在等一个人,等下一个能接班的人出现。

如今的王一梅,37岁,身材保持得不错,气质成熟干练,完全不像曾经那个“大块头”。

她不讲究吃,豆腐脑配油条是早餐,泡面就是正餐。

她也不声张,更多时候只是在幕后默默做事。

但她始终守在排球身边。



她曾说:“赛场有终场,人生有尽时。但女排精神,是永不退役的。”

我们相信这句话。

她没有世界冠军,但她有球迷心中“无冕之王”的尊重。

从那个打断标志杆的小姑娘,到一击命中木村纱织的“重炮手”,再到现在站在场边指挥全局的总经理。

王一梅的人生,没有华丽逆袭,也没有狗血剧情,有的只是一直在走,从没放弃。

她是王一梅,不是第二个谁。

但她确实,在中国女排最需要的时候,顶了上去。

参考资料:

晨曦:《王一梅:“郎平第二”》,《名人传记》2009年第6期

《王一梅减肥记》,《新体育》2010年第9期

中国女排历届大赛资料统计(排协官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