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古文字学大家裘锡圭去世。

每当有这类文化人物去世,媒体上都会出现“最后一位XX大师”之类的标题,但大部分人名不副实。而裘锡圭是货真价实的大师。

裘锡圭出生于1935年,浙江宁波人,在上海长大,他说:“我的家在上海,所以没有考北大而考了复旦。”

后因导师胡厚宣工作调动到北京,作为复旦研究生的裘锡圭也来到了北京。

时间来到上世纪50年代末,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我既没有条件写毕业论文,当然也谈不上毕业,糊里糊涂地结了业就参加统一分配。”

因为在运动的时代钻研业务,被北大看中,于是分配到了北大。

裘锡圭先生的学问是在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非政治空间中慢慢磨练出来的。


到了80年代后,他与李学勤先生已经是古文字、古文献学领域的两大家。

李学勤先生大概名声更大,争议也更多。相比之下,裘锡圭先生是更纯粹的学者。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只知李泽楷、不知李泽厚的年代,现在电脑输入法打“lixueqin”出来都是“李雪琴”了。

要说裘锡圭先生在专业领域之外声名不显,那也不完全准确。

裘先生晚年回归母校复旦。

仅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因提出《神乌赋》“佐子”应释为“嗟子”被裘锡圭认可,最终破格录取他为复旦大学博士生。

这件事一度被各大媒体报道,成为一时之美谈。


此外,疫情时期,复旦也特别报道过对裘锡圭先生生活上的照应。这是校宝级学者的应有待遇。

我们外行人大概很难具体领会裘先生学问之高妙,但他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上的成就则是扎扎实实无可置疑的。

裘先生走了。裘先生千古。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杂志,

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联是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跨年刊订阅

年52期每月4-5本,包邮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39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