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冀察战区战斗序列及其主要指挥官一览(1939年)
2025-05-10 10:56·鱼知吾
1939年1月,国民政府于华北设立冀察战区,隶属第一战区,旨在敌后牵制日军。首任总司令鹿钟麟统辖西北军旧部,但实际受卫立煌节制。战区收编庞炳勋、石友三等地方武装,派系林立,指挥涣散。将领拥兵自重,战术陈旧,年内爆发朱怀冰部与八路军摩擦,削弱抗战合力。该架构虽聚十万之众,却因内部倾轧与战略失当,埋下日后溃散隐患。
总司令
鹿钟麟(1939.1.14.任),河北人,西北军老五虎之一,冯玉祥后期重要助手。
卫立煌(1940.4.9.兼),安徽人,中央军五虎将之一。
副总司令
石友三(1939.1.22.任),吉林人,西北军新五虎之一,因倒戈频繁而失势,1936年投靠宋哲元得以复出。
庞炳勋(1939.2.25.任),河北人,西北军旁系将领,国民三军出身。
参谋长
黄伯韬(1939.4.29.在任),天津(原籍广东)人,中央军旁系将领,直鲁军出身。
第四十军原为西北军庞炳勋旧部,抗战后改编为第三军团。1939年庞炳勋升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军军长,驻防豫北林县,名义隶属冀察战区但受卫立煌直接节制。年内扩编至3个师,收编民团武装扩充至2万余人,然部队装备老旧、战术保守。虽在太行山区开展游击作战,但更多精力用于与八路军争夺根据地控制权。内部重用亲信、克扣军饷导致士兵逃亡频发,埋下1943年庞炳勋投敌时部队哗变瓦解的隐患。
军长 庞炳勋(1939.4.29.时兼)
副军长 沈克(1939.1.20.任)
第三十九师师长 刘世荣(1939.4.29.在任)
第一〇六师师长 马法五(1939.4.29.在任)
第十四骑兵旅旅长 张占魁(1939.4.29.在任)
第六十九军由石友三旧部改编而成,1939年扩编为第三十九集团军核心力量,驻防冀南濮阳、南宫等地。名义隶属冀察战区,实则专注于争夺华北敌后控制权。部队以西北军残部为骨干,大量收编土匪及游杂武装,兵力扩至两万余但军纪败坏。年内频繁制造反共摩擦,突袭八路军129师驻地,执行蒋介石“防共、限共”政策。石友三秘密勾结日军补给物资,官兵厌战情绪蔓延,为次年其被部将诛杀埋下伏笔。
军长 石友三(1939.4.29.时兼)
副军长 王清翰
新编第六师师长 高树勋(1939.4.29.在任)
第一八一师师长 石友三(1939.4.29.时兼)
河北民团为冀察战区收编的河北地方武装,隶属于战区副总司令庞炳勋、石友三等部节制,名义上配合国军开展敌后游击。1939年以“抗日”名义吸纳地方乡绅武装及溃兵,兵力逾万人,但缺乏统一训练与装备。实际多执行战区反共指令,在南宫、邢台等地与八路军争夺基层控制权,频繁制造摩擦冲突。
总指挥 张荫梧(1939.4.29.在任)
第一游击纵队为冀察战区收编的华北地方武装,隶属战区副总司令庞炳勋节制,驻防邢台、邯郸周边。名义上配合国军开展敌后游击,实则执行“防共”政策。该纵队收编乡团、溃兵及土匪约五千余人,装备混杂且缺乏系统训练。年内频繁突袭八路军太行根据地,在沙河、武安等地制造摩擦冲突,参与破坏中共基层政权。部分军官勾结日伪走私物资,士兵劫掠民财引发民怨,军纪涣散加剧内部离心。
司令 孙良诚(1939.4.29.在任)
河北保安司令部依托冀南行政体系组建,名义上隶属战区副总司令庞炳勋,统辖邢台、邯郸等地保安团队及乡绅武装,宣称“维持秩序、清剿匪患”。实际以反共为核心任务,配合战区正规军封锁八路军冀南根据地,强征粮秣并捕杀中共党员。该部收编溃兵扩充至万人,但装备低劣、指挥混乱,军官多与日伪暗中交易物资,纵兵劫掠导致民怨沸腾。
司令 鹿钟麟(1939.4.29.时兼)
察哈尔保安司令部前身为1935年成立的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隶属西北军系统。1939年划归冀察游击战区节制,名义上与战区正规军协同抗日,实际以“防共”为核心任务,收编地方乡绅武装及溃兵约万人,但装备低劣、指挥混乱。同年,司令部配合战区副司令朱怀冰等部,在河北磁县等地频繁制造摩擦,以“收复失地”为名突袭八路军太行根据地,强化国民党基层控制。
司令 石友三(1939.4.29.时兼)
察哈尔游击总司令部为冀察战区收编的西北军余部及地方武装,隶属战区总司令鹿钟麟节制,驻扎察哈尔南部及河北交界地区。名义上承担敌后游击抗日任务,实则贯彻“防共”政策。该部收编溃兵、乡团及土匪约数千人,装备混杂且缺乏统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