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山深处“守灯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秦亮 通讯员 刘家强

在新疆广袤的戈壁与群山之间,精霍铁路蜿蜒穿行。这条全长286公里的铁路线,不仅是伊犁河谷联通外界的“生命线”,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铁路通道之一。在这条铁路上,一群身着橙色作业服的“守灯人”背着设备、翻山越岭,保障铁路沿线供电设备安全运行。他们就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段伊宁供电车间苏布台值守点的接触网作业班组。


雨幕中的夜行者

“快、快、快!苏布台至苏古尔出巡警戒!所有人带齐工具跟我走!”5月2日凌晨3点,班组工长郑金刚的声音穿透暴雨,手电光柱在雨幕中划出急切的弧线。6名工友紧随郑金刚的身影,蹚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奔向机车。“大家打起精神来,认真观察设备和周围环境情况!”

“设备正常!线路畅通!”凌晨5点多,手持仪里陆续传来了各点位的确认声。随着最后一处点位的巡视结束,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浑身湿透的班组成员张京抹了把脸笑道:“咱这‘夜游神’当得,连暴雨都得给铁路让道。”架设在铁路沿线的接触网负责为车辆输送电能,一旦出现问题,电力机车就失去动力,整条线路上的列车都将受到影响。早在暴雨来临前,他们就作好了准备。队员们提前巡查了供电线路,仔细检查沿途每一处关键部位。

“最费裤子的人”

2009年开通的精霍铁路是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新疆向西开放的第二条国际铁路通道,2024年日均通行中欧班列22列。苏布台值守点看护着65公里电力线路和300多个电杆。值守点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热闹的清晨见证着他们对这条线的守护。

早上6点,天还未亮,苏布台值守点内已灯火通明。郑金刚和同事匆匆吃完早饭,背上工具包,开始一天的巡检任务。最艰苦的是冬日。冬季的北天山气温低至零下25℃,积雪覆盖松柏林间,电杆矗立在陡峭的山顶或悬崖边上。尽管每两个电杆间的直线距离平均不到百米,但山路崎岖,巡检一组71根电杆的线路至少需要攀爬8个山头,徒步9公里。

“上山时,得手脚并用扒着地面。下山时,贴着雪坡往下滑。”陡峭的山体上,枯枝和碎石划破裤腿是家常便饭。郑金刚笑称自己和同事是“最费裤子的人”。

每年9月,苏布台站就开始降雪,到第二年5月雪才完全融化,积雪最厚可达1.5米。大雪封山时,汽车无法通行,他们便骑马进山。郑金刚的徒弟杨鑫回忆:“师傅教我检查马镫、从左侧上马,如今我也能熟练骑马巡线了。”

高空的“绣花工”

接触网检修,是一项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6米高的接触网上,导线平顺度误差需控制在毫米级,任何硬点或参数偏差都可能引发弓网故障,导致铁路运输中断。郑金刚和同事们的日常,便是带着力矩扳手、激光测量仪等工具,对接触网设备和铁路两旁山上的电力线路设备不断调整腕臂、紧固螺栓。

今年3月的一场暴雪后,精霍铁路接触网覆冰严重。郑金刚和班组连夜开展“天窗”作业,清除设备冰雪并检测参数。“设备也会‘感冒’,热胀冷缩会让参数偏离标准,必须及时修正。”班组的陈勇贵说。经过120分钟的高空“鏖战”,他们完成了1.1公里接触网的检修,设备隐患全部消除。

当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呼啸而过,郑金刚说:“那风声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