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首轮第九顺位的华裔新星周志豪,最近可谓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一句“只为加拿大效力,他和中国球迷之间的距离拉开了,但紧接着又在视频里用中文介绍自己,笑着给中国球迷“点赞回怼,一时间,“吃相难看成了网络热词,讨论声浪一波接一波,问题来了,这小伙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选择是不是真的那么让人膈应,还是大家想多了。



周志豪的篮球履历,摆在那儿就是一部典型的励志大片,大学时期打爆同龄人,世界杯一场24+15+4盖帽,让西班牙队都没脾气,最后顺利被NBA首轮选中,哪怕放在亚裔球员历史上都算得上顶级,这种身高+力量+技术的内线,谁看了不想喊一句“下一个姚明,所以当中国篮协找上门想归化他,球迷的期待其实可以理解,可偏偏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母亲一句话直接拒绝了归化请求,自己也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只为加拿大打球,不考虑中国,这波操作直接让部分中国球迷心态崩了。



但故事还没完,没过多久,周志豪又发了个视频,主动承认自己的中文名字,对中国球迷示好,还露出了标准的营业笑容,这操作属实有点让人迷惑,一边拒绝归化,一边又不忘和中国球迷互动,难怪有网友直接吐槽“吃相太难看,意思很明显,你不愿为中国队拼,却想来中国市场捞金,怎么说都有点“两头讨好的味道。



可话说回来,真就这么简单吗,先别急着下结论,往前翻翻履历,他出生在加拿大,家里是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外公是中国人,但很早就移民了,母亲是混血儿,家里氛围其实跟中国没太大关系,从小在加拿大长大,听外公讲过点中国故事,但对他来说,那更像是遥远的传说,篮球是全部,家在加拿大,他认同的也是加拿大身份,所以拒绝归化其实不难理解,归根结底就是没归属感,说白了,情感和利益两头都不占全,站在他的角度,选加拿大没啥毛病。



但问题来了,他为什么又要发中文视频,主动和中国球迷套近乎,这里头是不是有点“市场考量,答案恐怕不言自明,如今的NBA球员,谁不重视中国市场,从科比、詹姆斯,到易建联、周琦,甚至普通球员,只要能在中国有点流量,商业价值就能翻倍,对周志豪来说,哪怕没穿中国队战袍,只要有亚裔面孔、打得好,广告代言、商业活动就不会少,和中国球迷搞好关系,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毕竟谁会和钱过不去。



当然,球迷上头也不是没道理,翻翻近几年中国男篮的成绩,2023年世界杯一胜四负,奥运门票也没捞到,气氛实属压抑,归化成了救命稻草,李凯尔的归化一度被当成希望,但事实证明,光靠归化不顶用,球队战术、青训、团队协作哪样不是短板,大家把希望寄托在华裔天才身上,情绪自然容易被带偏,尤其在成绩低谷期,谁都想看到一个“救世主降临。



其实,归化球员这事儿,不只是中国在做,日本、韩国也都在试,亚洲篮球确实和欧美有差距,归化能带来提升,但不是万能药,李凯尔的表现已经算亮眼,奈何整体水平差距太大,靠一两个人扛不住大盘,换句话说,周志豪哪怕真的加盟中国男篮,能不能一夜翻身还真难说,更别说人家根本没这打算,NBA首轮新秀,职业生涯刚刚起步,合同、地位、发展空间,全都和加拿大紧密绑定,真要放弃这些,为中国队背上压力,难度不小。



所以,回头看周志豪的选择,他既不是“忘本,也不是“吃相难看,更像是一个职业球员的理性决策,认清身份,坚持自我,同时又不想放弃任何商业可能,说白了,这就是现代职业体育的现实,球迷可以有情怀,但球员更多看利益和前途,哪怕看着有点别扭,也算不上“背刺,顶多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至于中国男篮,归化球员只是应急方案,想要真正崛起,还是得靠青训和自我造血,没了姚明、易建联那样的领袖,归根到底要靠一代代年轻人踏实练出来,别再把希望寄托在“天降奇兵上,哪怕周志豪哪天态度转变,愿意来中国打球,问题也不会一夜解决,最好的路,还是把短板补齐,把根基打牢,这才是正道。



说到底,球迷们可以有情绪,媒体也可以讨论争议,但不必把一切都归咎于球员个人选择,周志豪想为谁打球,是他的自由,想和谁搞好关系,也是他的选择,别把“归化看得太神圣,也别把“示好看得太功利,大家都在现实世界里做选择,情怀归情怀,市场归市场,理性归理性,最后不妨问一句,你真觉得自己站在他的立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