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福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石建平、副主任赖诗卿,省政协委员孙蓬明、赵广愚、翁育伟、黄美辉、黄鸣清一行,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开展护士节慰问活动,并向全体护理人员致以敬意和节日的祝福。
在医院党委书记张正绵、副院长(上海)罗雯懿等院领导的陪同下,政协委员们先后参观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展,深入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看望护理人员,对医院发展和护理团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福建省儿童医院护理专业立足"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儿科重症救治和专科特色发展为双轮驱动,构建危重症全周期护理、专科能力提升及人文关怀服务三大体系。
聚焦超早产儿精细化护理与急危重症转运救治,医院组建儿科急救团队,成功护理4000余名危重症患儿,包括一例出生体重370g、胎龄24周的“生存极限”超早产儿。培养62名儿科专科护士,设立5个特色护理门诊,服务5870人次,推动儿科护理向标准化、专科化迈进。创新打造儿童友好型就医环境,建设迪士尼等5大主题化公益医疗空间,推行疼痛全程管理与医疗游戏治疗模式,创建省内首家“儿童无痛癌症病房”,构建起温暖且专业的儿童医疗护理服务体系。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
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护士代表
分享了他们的职业故事
肾脏风湿免疫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郑凡
作为护士长,郑凡将新西兰访学所获融入实践,构建“家庭评估-个性培训-远程督导”慢性病管理链,帮助糖尿病患儿、腹膜透析患儿和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熟练掌握居家护理技能。她带领团队年服务200人次,并计划拓展儿童肥胖管理新领域。
“我们要让每个孩子从医院到家庭,都有无缝连接的健康护航。”郑凡说。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师王谢磊
从初次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装机时双手颤抖,到熟练驾驭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床旁开胸等尖端技术,男护士王谢磊用5年时间完成蜕变。进修上海、带队参赛获奖、加入急救模拟师资队伍,他笑称自己从“五大三粗”练就“绣花功夫”,“护理没有终点,唯有在压力下,稳中求进。”
如今,他更以带教身份传递经验,用行动诠释男护士的细腻与担当。
血液肿瘤科护士陈瑞琴
在充满挑战的血液科病房,陈瑞琴和团队打造“童趣化”诊疗环境,设立“海豚空间”“勇气银行”,用游戏化治疗和贴纸奖励缓解患儿恐惧;首创家属互助会,化解家长的孤独焦虑。
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护士,她完成7例干细胞自主采集,参与12例移植病例,为每位“出舱小勇士”颁发勋章。她说:“冰冷的医疗设备下,我们要做温暖的守护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师鲍晓倩
9年NICU生涯,鲍晓倩参与转运2600例危重新生儿,最远跨越杭州。面对胎龄24周、体重仅370克的“矿泉水宝宝”,她与团队以“毫米级”精准护理迎战:成功置入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生命线,每小时统计出入量,用“滴管式”母乳喂养护航成长。5个月后,患儿体重增长近10倍,成为国内存活的最小超早产儿之一。
“没有鲜花掌声,但怀中小生命的安稳呼吸,就是最好的回报。”鲍晓倩说。
新生儿外科主管护师吴丽娟
作为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吴丽娟用科学与艺术治愈患儿:为早产儿毫米级护理肠造口,将消毒步骤变成“魔法游戏”。她记录“愈合日记”,教会颤抖的母亲拥抱孩子,见证泪水与笑容的交织。
“专业的意义,是让爱与希望取代无助——我们既是治疗师,更是家庭的‘生命合伙人’。” 吴丽娟说。
在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后,石建平、赖诗卿、孙蓬明等省政协委员向护士们表达了节日的祝福,希望大家在工作中继续展现职业自豪感、工作自信与满满爱心,保持奉献精神,将爱心、责任心、细心传递给每一位患者。政协委员们还向一线优秀护士代表赠送了节日礼物,勉励大家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为健康福建建设贡献力量。
(点击图片查看护士节特辑)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摄影:陈昶晔
通讯员:毕莹赟
编辑:菲菲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