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为了更好地应对纳粹德国的威胁,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悍然下令,出兵波罗的海三国,并将三国吞并。

在二战之前,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原本是独立的。虽然他们在历史上也曾被沙俄统治过,但在沙俄帝国崩溃之后,他们就已经取得独立,而且独立了几十年。

波罗的海三国面积很小,人口也只有100万的规模,再加上他们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得天独厚地理优势,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让独立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小日子过得颇为滋润,三国的人均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要高于苏联。

以爱沙尼亚为例,在并入苏联之前,爱沙尼亚居民中受不同程度教育水平的人数和比例,都远高于苏联。30年代末,爱沙尼亚9~49岁的居民中识字人数,已经占到了98.6%。

而在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收入方面,爱沙尼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财富,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中排名第一,拉脱维亚排名第二,而立陶宛则排名第三。



所以,三国虽然小,但波罗的海三国却并没有重回俄国的打算。从来以实力论英雄的斯大林可不这么想。

为了苏联的安全,他可以与纳粹德国瓜分波兰,对于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自然也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就这样,毫无抵抗之力的波罗的海三国,被直接吞入苏联的腹中。

在此之后,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的版图之内,整整待了半个多世纪。

公平而论,苏联对于波罗的三国并未一味苛求,其实还是颇为善待的,给予的政策也十分宽松。

比如,进入苏联体系之后,本就受教育率极高的爱沙尼亚,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口只有百万规模的爱沙尼亚,拥有20万普通学校学生,1.5万职业技校学生,2.39万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以及2.5万高等院校学生,人均受教育率仍然保持极高的水平。



波罗的海三国对于恃强吞并它们的苏联,其实始终不服不忿的。因为,在这之前,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苏联绝大多数地方都高,而并入苏联之后不但有人管,而且生活水平也不如之前。

更为关键的是,原来波罗的海三国因为收入较高水平更好,对苏联境内的其他苏联其实是有优越感的,而这种优越感随着被强行并入足联且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迅速转化为怨气和愤怒。

不仅如此,由于苏联对于其他民族的一贯粗鲁和压迫,进一步加剧了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的不满。

比如,苏联曾通过流放原住民和迁入俄罗斯、乌克兰族的移民,改变波罗的海三国的人口结构,通过强行推行俄语教育,关闭本土语言学校,以及取缔天主教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波罗的海三国的不满。



在苏联强大时,这种小国的怨气和愤怒无足轻重,顶多增加苏联对于波罗的海三国的统治成本而已,并无伤大雅。

随着苏联的没落,尤其是80年代苏联陷入危机之时,小小的波罗的海的最先跳反,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推翻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

虽然苏联的解体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的最先跳板并宣布独立,无疑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所以,从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强行并入,却率先独立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很高的地区,即使被武力强行吞并,这片土地的民众也是十分不服气的,对于吞并他们的大国,也总会有其强烈的反感和不满。



这种不满,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反而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愈发加重,只要给他们借口,他们就很容易成为这个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类比普通民众,其实也可以很好的理解,比如说,你的生活水平很高,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突然本家的家族说让你并入家族,家产充公,生活水平因此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再有集体意识,相信你也是极为不爽的。而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总会不自觉的将原因归咎于大家族的吞并。

所以,虽然波罗的海三国之于苏联,与台湾之于祖国大陆并并不相同,但是,道理是较为相近。

如今,台湾岛因为美国的扶持和机遇等问题,平均人均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还需要高上一些。



在这种情况之下,拥有心理优势的蛙蛙们,必然不愿意和平回归大陆,因为他们会觉得,并入大陆吃亏了,生活水平会下降。

即便大陆给予再多的优惠条件,承诺生活水平不下降,它们也必然是不满的,是居高临下的,一旦遭遇任何经济波动,也会无脑的将原因归咎于祖国。

如今的香港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在人均GDP只有港岛几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我们收回港岛。

但是,在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居心叵测埋雷之下,明明因为祖国大陆的帮助和让利才保持繁荣稳定的港岛,不但没有多少感激之情,反而屡屡闹事,令人无比恶心。



所以,想要彻底收复台湾,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惠台,更不是让利,而是彻底的穷台困台。

一旦台湾回到它本该在的位置,变得贫困和潦草,那么,即便为了更好的生活水平,蛙蛙们也会哭着喊着请求并入大陆,而不是如今我们过于抬举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