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记者走进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监测站舰艇消磁作业码头,只见官兵正紧张开展消磁作业。舰艇甲板上,官兵精细调整测量仪器位置;舱室内,一组组数据在电子显示屏上不断更新……

“在地球磁场长期磁化、机器运转等因素作用下,舰艇磁性会不断累积。定期消磁,是确保舰艇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站站长告诉记者,消磁能让战舰实现“磁隐身”,就像是为战舰披上“隐身衣”,保护舰艇免受磁性武器威胁、规避磁性探测。

说话间,只见官兵在码头和战舰之间来回穿梭。接电缆、架仪器……作业流程紧张有序。指着正在接受消磁作业的战舰,该舰舰长告诉记者:“这几年,监测站持续探索优化工作机制,舰艇消磁作业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

谈及这一过程,该站站长向记者介绍他们的探索之路。几年前的一次任务对接会上,海军某支队参会官兵提出:“某型舰艇开展消磁作业,需跨区航渡至指定地域的大型监测站,存在协调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等问题,对部队战备训练造成一定影响。”

这一问题引起该站机关的高度重视。会后,该站党委与上级机关沟通,综合分析后感到,提升舰艇消磁保障能力关键在于两个环节:寻找合适消磁场地、优化改进消磁流程。消磁场地需同时满足水文、气象、磁场等多种条件,监测站要在漫漫海岸线上找到一个最佳作业点。此外,官兵将该型舰艇消磁作业的流程梳理细化为3大类30余项内容后发现,其中10余项是此前从未涉及的全新领域,优化改进流程同样是一个难题。

“向战冲锋,再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该站领导回忆,难题攻关那段时间,值班室随时放着战备背包,官兵一有任务“拎包即走”。

一次勘察任务中,两座大山挡住了勘察路线,带队党员骨干带领官兵徒步跋涉3小时,靠手提肩扛将测磁装备运到了目标点位。

尽管官兵连续奋战,但提升消磁保障能力并非易事。该站党委一班人研究感到,必须双管齐下、换挡提速。

他们一方面优化场地和人员分工,将以往的“大规模作战”调整为“小分队编组”,兵分多路、齐头并进;另一方面,不断探索保障能力生成新路径,通过邀请专家辅导授课、遴选官兵送学深造等方式,缩短骨干人才成长周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该站选定的消磁场地顺利通过上级验收,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也实现能力升级。此后,该站开始了一场提升消磁保障能力的“长跑”。

——贴近实战磨砺。他们采取系统分析、模拟对比、仿真验证等方法,从实战需求出发构建消磁作业模拟场景,利用声、光、电等手段模拟多种复杂特情,并同步采集梳理平时训练中各类数据,持续改进消磁作业流程。

——创新驱动赋能。该站对兄弟部队采集的消磁作业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调整优化消磁作业路径和方法,更新升级智能化设备,精简消磁作业步骤、缩短作业时间。

——群策群力强能。他们多次协同舰艇部队、生产厂家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提升保障效能。一名从院校培训归来的助理工程师,结合单位实际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一名常年铆在一线的分队长,总结形成测磁装备使用“三步法”……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选址任务完成后,该站仅用4个月时间就具备了某型舰艇基本消磁能力。此后,他们又通过多次组织综合消磁演练,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补短强能。

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后,他们发现,虽能满足舰艇基本消磁需求,但效果仍不够理想。一次研讨中,该站一名二级上士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可考虑从优化测磁探头上尝试突破。该站随即遴选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团队,围绕这一设想展开试验。最终,攻关团队创新研制出一套辅助装置,大幅提升了消磁作业效率。

“消磁技术关乎舰艇‘磁隐身’性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站领导介绍,制胜未来战场,后勤保障力量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消磁技术只有不断创新升级,才能真正助力战舰实现“磁隐身”,有效担负起保障打赢的使命任务。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抓好经验成果应用转化,推动更多革新成果运用到练兵备战一线,助力战舰破浪远航。(明森 毕笑天 付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