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唯有中东的战火似乎永不熄灭。2025年5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怒言:“以色列将对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作出强烈回应。”这句重话不是空头警告,而是一次预告,血与火的新一轮轮回,正拉开帷幕。而更加讽刺的是,美国竟在同一天对外宣布,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并“突然”撤回对胡塞的军事打击命令。这是和平的前奏,还是背叛的序曲?



从5月6日起,以色列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展开了猛烈空袭,声称是“对恐袭的必要回击”。而胡塞方面也毫不示弱,发射导弹直指以色列本土目标。战场范围不断扩大,火药味席卷红海、穿越利凡特、直逼波斯湾。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在这一轮交锋中,以色列部署的“铁穹”与美军“萨德”系统竟集体失灵,无法拦截胡塞武装所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不止是一次军事失败,更是一记狠狠扇在西方“科技霸权”脸上的耳光。

而美国的“戏码”更让人无语。就在以色列对胡塞动手之际,白宫却突然以“保护红海航道安全”为由,和胡塞武装达成“停火谅解”,并暂停空袭。这种做法无异于公开把以色列晾在一边,更让人怀疑,美国在胡塞问题上究竟还有多少真实立场。曾几何时,胡塞武装被美国定义为“恐怖组织”,而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可以“坐下来谈判”的对象。拜登政府时期的“撤军退让”还记忆犹新,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停火协议”更像是一种交易,牺牲以色列,以换取胡塞不骚扰美军在红海的船队?



胡塞方面也看得很清。虽然承诺暂不攻击美方目标,但明言“以色列不是协议对象”,并警告将继续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场“停火”根本就是双标操作、国际政治的滑稽剧。美军可以暂时放下炸弹,但胡塞的导弹绝不会停止飞向以色列。而以色列也不再抱幻想,卡茨的讲话其实就是对美国政策的间接驳斥,你美方可以软弱求和,我以色列必须自己硬起来!

在这场战火背后,不止是以色列与胡塞的仇怨,而是整个中东板块的地缘对抗新动向。胡塞的背后是伊朗,而以色列深知:如果不通过行动让德黑兰感受到压力,所谓“敌人的代理人战争”将永无终止。因此,以色列的空袭不只是打击胡塞,更是对伊朗发出的战略警告。而伊朗,则似乎也乐得让胡塞这个“小弟”继续把火烧向以色列,以试探美以联盟的底线与分裂。

而美国呢?如果说在以往还试图扮演“调停人”角色,那么现在,它的“和胡塞讲和”已彻底撕破伪装,在特朗普的新一轮“美国优先”战略下,中东早就从美国的核心博弈区退居二线。红海通航安全才是美国在这一轮动作中的真正考量,至于以色列、伊朗、胡塞之间怎样火拼,美国只要不烧到自己,乐得坐山观虎斗。



更有意思的是,胡塞武装能在也门这样一个战乱之地持续生产高精度导弹,并将其部署至可打击以色列本土的程度,本身就暴露出整个国际军事供应链背后的“黑市网络”。这些导弹的零件来自哪国?资金从哪里流入?谁在为胡塞提供技术培训与作战指挥?这些问题若追根溯源,恐怕将揭开一整套与伊朗、俄罗斯,甚至中东某些“暗流国家”的合作迷局。而这,恰恰是以色列愤怒但不敢明说的最大隐忧。

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接下来大概率将扩大在也门的空中打击范围,甚至不排除对胡塞高层定点清除。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只靠军事力量,根本无法根除胡塞的“持续作战能力”。更令人警惕的是,胡塞这类组织正逐渐演变为“新型非国家武装科技体”:他们懂得宣传战、网络战、无人机战,甚至已经掌握初步的高超音速打击手段。一旦这种战术模式蔓延至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境内残余势力,整个中东都将面临“多源点、多主体、混合冲突”的全面升级。

对以色列而言,最大的挑战也许不是“这一轮战争”,而是“未来持续十年”,在一个被抛弃的中东秩序里独自求生。而对美国来说,一场停火协议换不来长久安全,更换不来战略威望的回归。中东这场火,从来就不是靠一纸协议就能熄灭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