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红场不仅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也是承载了数百年历史的露天博物馆。附近就是克里姆林宫,还有圣瓦西里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列宁墓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十几所重要建筑。
许多朋友了解红场,都是从红场阅兵开始的。整体上,这个广场就是一个超级大的长方形,东西宽约175米,南北长约330米,非常适合阅兵。
早在18世纪初的沙俄时期,红场就被用于阅兵。到了18世纪末,阅兵变得非常频繁,大概是一年两次。1914年,沙俄在红场进行了最后一次阅兵,为了庆祝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生日。
到了苏联时期,红场阅兵的传统延续了下来。尤其是二战以后,苏联领导人非常喜欢阅兵,在红场举行了150多次阅兵,平均每年有3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每年会在红场举行两次阅兵。5月9日的阅兵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11月7日的阅兵则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当年,德国的纳粹军已经逼近莫斯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依然决定阅兵,并在阅兵结束后直接让部队开赴战场。
那么,除了阅兵,红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呢?
第一,红场的名字。
许多人误以为,“红场”的命名与苏联的红色政权有关。实际上,这一名称早在17世纪就已出现了。现代俄语的“红色(Красная)”,在古俄语中的意思是“美丽”。所以,红场最初的意思是“美丽广场”。
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的“托尔格市场”。16世纪末,莫斯科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市场上的木制建筑物被基本上摧毁了,因而得名“火灾广场”。到了17世纪,才改名为“红场”。
第二,血腥刑场。
如今,红场是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但在沙俄时期,这里还会举行血腥的行刑仪式。例如,1671年,哥萨克起义领袖斯捷潘·拉辛在此被砍头示众。1698年,彼得大帝的近卫军因叛乱在广场上被集体处决,多达57人。
油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第三,禁止通行。
虽然,红场有着十分宽敞的道路。但在平时,这里是禁止机动车通行的。除了通往克里姆林宫救世主门的道路外,广场本身是一个步行区。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惬意的散步。同时,一些俄罗斯年轻人喜欢在红场拍摄婚纱照,或者举行婚礼派对。
到了夜晚,整个红场空无一人。在泛光灯的照耀下,克里姆林宫的塔楼和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直入夜空,蔚为壮观。
第四,非洲学生的抗议。
1963年12月,500多名来自加纳和其他非洲国家的留学生来到红场,抗议一位名叫阿多的非洲医学生被杀,以及其他针对非洲学生的暴力行为。
当时是冬天,苏联方面声称,阿多是因为醉酒在雪地上被冻死的。非洲学生们则认为,他是因为追求俄罗斯女孩,而遭到了歧视,被一名苏联男子杀死的。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后,红场有记录的第一次抗议活动。留学生们用俄语、英语、法语在红场上高喊口号“莫斯科是歧视中心”、“停止杀死非洲人”、“莫斯科是第二个阿拉巴马州”等等,并接受了西方媒体的采访。
1963年的红场
加纳方面则声称学生的行为受到了美国、英国、法国的煽动,并暗示开除参加抗议的学生。
第五,降落红场。
冷战时期的1987年5月,一位名叫鲁斯特的德国19岁业余飞行员,操纵一架小型飞机,居然突破了苏联的防空系统,降落在了红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将此视为重大丑闻,导致国防部长索科洛夫、防空部长科尔杜诺夫等约200名高官下台或撤换。
其实,在进入苏联领空的时候,苏联的防空部队就已经通过雷达发现了鲁斯特的小飞机,并判断出这是一架没有威胁的小型民用飞机。
涉事的小飞机
我们知道,在1983年,苏联曾经击落一架韩国的民航班机,误以为是美国的侦察机,导致269人死亡。此后,苏联有严格的禁令,不允许击落民用飞机。所以,许多人认为,当时的苏联军方官员并无过错,而是戈尔巴乔夫想要进行军队改革,刚好就有了一个借口来更换军官。
有意思的是,鲁斯特声称自己驾驶飞机降落红场是为了和平,想要消除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对立。不过,他还是被以违反航空法、非法入国等罪名判处4年有期徒刑。实际服刑432天后,他被特赦并驱逐出境,回到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