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双一流”建设的扩容信号已经十分清晰,江苏省内至少有5所高校,有望跻身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改善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条件”,二是“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而在这些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的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在冲刺“双一流”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多的优势。



众多周知,评估“双一流”建设高校主要侧重于学科建设和“三大一基”,谁踩中红线,谁就拥有“上桌”资格!在学科评估、国家“三大奖”、一级学科博士点等方面,江苏大学、扬州大学两所高校早就处于“双非”高校第一梯队。

让我们聚焦极受关注度的江苏大学,这所以“农学”为基因的江南高校,正向“双一流”发起强力冲击。



学科的硬核实力给了江苏大学足够的“破圈”底气。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科获评A、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A-,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黄埔军校”,其农业工程学科稳居全国前三,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形成鼎立之势,该学科更是获评一级学科博士点在ESI最新发布的学科榜单中,江苏大学的学科表现同样亮眼:1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世界排名基本有所提升,其中四个学科更是进入世界前1‰,农业科学甚至冲进全球33。学科实力成为江苏大学冲击“双一流”的核心筹码。



若说学科是基石,科研成果则是江苏大学最锋利的“破圈利器”。自建校以来,该校依托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数字农业装备创新分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经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项、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而且,江苏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仅停留在纸面,更在各个领域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实际应用。

江苏大学建立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经济作物机械化研究院江苏大学—徐工集团农业机械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攻克了许多我国农业的“卡脖子”问题。从2016年第一代水产养殖投饵船样机在校内试制成功,提高了水产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到为越光稻“量身定制”的新型收割机降低了收割损失率,将再生季产量提高了20%-25%......江苏大学的每一步都恰与“双一流”强调的服务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在镇江这座“中国醋都”,江苏大学正如一坛陈年香醋——初闻不显山露水,细品方知底蕴绵长。当“双一流”评选的目光投向“解决真问题”的高校,江苏大学早已用实力写下答案,选择江大,即是选择在“双一流”的候选席上提前卡位,搭上名校列车,提前手握在职场披荆斩棘的利刃。

关注“高考志愿说”,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