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4月26-27日,202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在深圳成功举办。27日下午,分论坛四“新青年力量引领下的空间创新”五四特别论坛顺利召开。
本文字数:4528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4月27日下午,以“新青年力量引领下的空间创新”五四特别论坛为主题的分论坛四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校友广场307会议室举办。分会场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钱竞,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大学特聘研究员洪武扬主持,白晶、肖宇、汪义麇、李志兵、曾明、杨巧婉、安健、张立、曾昕等9位嘉宾带来了精彩报告。在点评交流环节,盛鸣、陆佳、黄卫东、钱紫华等4位嘉宾结合主题报告内容,畅谈对新青年力量引领空间创新的观点与感受。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深圳城市规划学会会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进行总结发言。
“新青年力量引领下的空间创新”
五四特别论坛
主题报告(上半场)
报告1:「你最關注乜」横琴面向湾区青年需求的粤港澳合作探索
白 晶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四所副所长
报告分别从自上而下的湾区青年需求3个特征观察以及自下而上的澳门青年在横琴就业生活的4个小故事为切入,分享了湾区青年分布与实际服务供给间的错配、港澳青年从“点都得”到“揀得細”的具体需求、以及港澳青年向内地的流动动向,通过创业老板、政府职员、社团代表等青年的具体故事,结合横琴粤澳合作区成立以来的多个项目实践探索。提出横琴面向青年“最關注乜”的居住、就业、休闲三个方面的贯穿式应对与探索。
报告2:规划设计行业转型的实践探索:科技化与全链化的思考
肖 宇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院院长
报告聚焦“规划设计行业转型”在科技化和全链化方面的探索,从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切入行业反思,围绕客户需求、产品升级、市场拓展三维度展开行业转型思考。在科技化转型层面,系统阐释了粤规科技集团通过"数智大脑""蜂巢计划""蝶变储能"三大数字化工程构建动态迭代的全省数据底座,并重点展示了其在文旅、住建、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展示了云浮罗定长岗坡规划设计数字化成果。在全链化实践层面,创新提出"运营前置+金融赋能"模式并以珠三角中堂镇为例,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文旅开发和产业发展,构建了全链化应用新图景。报告最终揭示:规划设计行业的真正转型,亟需在“黄昏”中看清桎梏,并敢于以新的逻辑重新定义未来。
报告3:城水共生2.0:多规博弈下的空间价值重构
汪义麇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报告人基于十余年的跨专业融合工作经历,从城水共生的安全认知、规划实践、设计实践及可持续发展四方面展开思考与分享。以家乡水为例,对水城安全进行综合思考。在规划实践中,光明区碧道建设规划以“5+1”系统重构水城空间价值;成都东部新区蓝网规划则强调理解水资源规划内在逻辑及文化融合。在设计实践中,海城融合案例凸显跨部门与跨专业协作中思维惯性成本高。于可持续发展层面,指出未来需更多交叉学科人才,推动治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协同城市可持续运营。
报告4:共生共荣:产业变革与空间供给的双向奔赴
李志兵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报告回顾产业与空间的历史共生关系,探讨产业与空间的未来共荣要点,从而提炼出“规划做对了什么?”和“规划应该怎么做?”。一方面,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产业与空间的相互成长。另一方面,从新时期的背景来看,亟需处理好“产业集群与空间战略”、“产业培育与空间运营”、“企业招引与空间订制”、“企业资金与政府资金”四对关系。破除内卷,寻求最合适的供应链区域;培育增长点,建立最低成本的企业成长空间;匹配项目,提高重点企业配对效率;统筹资金,降低企业成长的风险;实现空间与产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多维度融合。规划未来可能充当了政府与市场的粘合剂,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5:新时期存量空间开发面临挑战及应对思路
曾 明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规划一部副总规划师
报告以城市更新五年规划编制为例,探讨了深圳城市更新体系、五年规划演变以及应对新时期发展挑战的五年规划研究思路。深圳城市更新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形成三层政策体系架构与 “专项规划 + 法定图则” 双轨规划传导的更新模式。城市更新政策演变的过程体现着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博弈,当前面临经济下行致开发动力不足、产业空间供需错配、公共产品供给低效、传统模式依赖等困境。站在“十五五”新时期,围绕“目标转变、模式转型、机制转轨、技术回归”的总体目标,提出强化分区分类引导、创新更新统筹规划、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探索综合更新机制等对策,为引导更新多元化发展,深化机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上半场点评交流环节
盛 鸣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盛鸣副主任委员认为当前城市规划正在转向以需求牵引、系统整合为特征的多元治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青年规划师的角色也在同步演变,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设计者转变为面对复杂系统的整合者和赋能者。不仅要善于运用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更要坚持人本思想与问题导向,锤炼系统思维与协同统筹能力。这既是对专业能力的全新要求,也是对规划价值使命的深刻回归。
陆 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陆佳委员指出,青年规划师应以更细致的颗粒度理解青年群体的多元需求。她强调,面对科技化、工程性的行业变革,青年规划师不仅要善于运用市政、生态、数字化等多元工具推动多规融合,更要坚守专业统筹者的价值理性,通过“政策包+运营链”的系统思维,将短期实施与长远愿景有机衔接。她鼓励大家在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探索中,积极破解存量开发中的“硬骨头”问题,让空间创新真正成为激活城市活力、承载青年理想的核心载体。
主题报告(下半场)
报告6:下场运营,规划设计师的下半场?
杨巧婉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公园宇宙运营经理
报告以蕾奥公园宇宙团队探索公园运营业务的历程为例,探讨规划设计师转战下场运营的可能性。城市公园是现阶段亟待运营盘活的巨量城市存量空间资产,也是构建新消费场景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属于逐步成型过程中的运营市场。团队基于规划设计行业出身背景,从市场的酝酿阶段开始下场入局,在前期宣传理念、总结经验、谋求共识,服务、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厘清开放运营的尺度和方向,并通过链接资源、打造活动IP、树立个人IP等方式,逐步稳定团队在公园运营实务中的定位与作用,初步构建自身商业模式。报告辩证看待规划设计师在下场运营方面存在的短板与相对的优势,结合公园运营实操过程中的理解,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积极“求变”的规划设计师们提供一些下场运营的经验参考。
报告7:迈向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治理
安 健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规划专业总工程师
新时代为城市交通赋予了全新使命,交通系统及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引擎。随着设施、载具、需求三大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之间耦合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网络数字化扩容、无人载具安全监管、巨量基建低成本运维、存量交通空间挖潜、交通设施标准升级、科技伦理体系建设等重大需求日渐凸显,面向这些重大问题的全新治理体系亟待构建,更需积极推动相应的业务升级、人才培养、机构改革、政策支撑以及规划师角色转变,为有力保障新时期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交通行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报告8:城市显微镜:时空数据中的规划洞察
张 立
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深圳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回顾了历史上城市规划者对人与空间关系理解方式的演进,指出传统经验性认知与分析框架已难以应对当下复杂城市问题。报告指出借助时空大数据,规划师可深入挖掘人在城市空间中的动态行为规律,强调以数据驱动方式解析人-空间互动机制的重要性。最后,报告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案例,跟踪225万手机用户的夜间居住地迁移轨迹,揭示灾害情境下不同社区人口流动特征与响应差异,为构建科学、高效、韧性的城市规划与应急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9:陆海统筹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
曾 昕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
报告以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海洋规划团队近年开展的海洋相关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洋规划的编制方法及实现“陆海统筹”的途径。在国家海洋强国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背景下,海洋规划亟待完善。团队将陆海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活动和社会治理等“陆海统筹”要素,结合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等层次与效率,分层级、分类型给予落实。报告对规划涉及的陆海空间划分、生态保护空间评估划定、海域利用适宜性评价、海岸带单元划定、海域立体利用、陆海设施布局、海域及岸线管控和海洋产业保障等难点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进行了诠释,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陆海一体化编制提供经验。
下半场点评交流环节
黄卫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黄卫东委员指出,随着我国步入存量时代,城市规划正经历深刻转型,规划师的角色与规划内容也在不断重塑。他强调,未来的规划工作必须以跨学科综合统筹为方法论基础,主动拓展专业边界,持续挖掘和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在城市颗粒度与人的关系日益紧密的新背景下,广大青年规划师更应树立细致入微、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真正理解并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科学与温度并重的空间营造,让规划切实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钱紫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钱紫华委员指出规划统筹的内涵远大于空间统筹,面对新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青年规划师正在主动打破原有局限,将专业能力延伸至平台运营、公共空间管理、新媒体传播等多样化场域,推动规划工作向综合服务与系统治理转型。他寄语广大青年规划师,要以更开放的视野理解规划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积极探索空间之外的治理与运营实践。同时,他也期待重庆与深圳两地的青年力量加强交流与互鉴,在不同区域背景下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规划创新路径。
总结发言
邹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
邹兵理事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展现了两股值得关注的力量:一是青年城市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深圳规划事业中持续涌动的青春活力。他认为,青年规划师们提出了众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实践案例,体现出以规划创造更美好未来的专业理想,而这也正是规划学科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最后,他希望在风云变幻的城市进程中,能够以托举和陪伴之力,助力青年规划师们勇敢逐梦,用专业智慧与时代担当,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壮阔人生。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弘扬五四精神,规划青年以智慧擘画城市新章——2025年度青年规划师演讲比赛圆满收官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创新发展与包容城市”,2025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社区友好,青年有为”,2024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规划师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