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底,我生活的福州军区后勤部大院里,很多邻居忽然消失了,很多同学和经常玩耍的小伙伴也随之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他们的父亲调到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了。父亲调动了,家也搬走了,孩子们自然跟着家人离开了福州市区。开始他们搬到福建沙县,后来搬到南平市。

提起生产建设兵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年曾经轰轰烈烈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生产建设兵团,现在,只剩下新疆版图上有生产建设兵团了。为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会创立十几个生产建设兵团,几十万人进入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几乎涵盖了工农商学兵各个领域。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又一个接一个地忽然消失了呢?

从1966年开始,为了相应最高领导的“五七”指示精神,为了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和“要准备打仗”的战略方针。军委在配合国家建立“大三线”的同时,决定再建立部分生产建设兵团,为备战备荒和准备打仗做好充分准备。于是,很多大军区都建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像福州军区就建立了福建和江西两个生产建设兵团。最终,全军一共建立了十三个生产建设兵团。

生产建设兵团以军队名义建立,从兵团部,到师部、团部、营部到连队的干部,都是由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担任;各个工厂、矿山、农场、基建工地等等的主要领导,也由现役军人担任。其他的职工,由地方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劳改农场的人员组成。生产建设兵团有大有小,大的十万余人,小的一两万人。生产建设兵团的团部设在地区县市,兵团司令和政委由部队军级干部担任。





生产建设兵团是以粮为纲,附带各种工农业、渔牧林业、矿山、建筑业和军马场等等。生产建设兵团虽不能说包罗万象,但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很多方面。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出来的粮食和工农业产品,一般归军队所有,供应给部队。多余的也向地方商业部门供应。

到了七十年代,除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各省的生产建设兵团陆续撤销,军人回归部队,部队只保留几个农场和军马场,其余的工厂、矿山和建筑行业全部归还地方。到了1976年,原来的十三个生产建设兵团中有十二个撤销了。



生产建设兵团撤销的具体原因主要是,这种以军队管理的综合性的工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部队的粮食以及其它产品的生产,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对于部队的供应能够发挥一定的自足自余效果,保障了部队的战备和戍边需求。但后期也暴露出一些诸如与地方生产机构重叠争抢生产资源,部队抽调大量军人从事生产劳动与军队性质矛盾,部队在管理兵团职工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等等。



曾经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兵团,如今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它们当年曾经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战备需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