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李护士刚刚结束了夜班交接,正准备离开。
腕表指向凌晨两点,她疲惫地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身后忽然传来微弱的呼唤:"李护士,李护士..."
她转身,看见503病房的年轻女患者刘桂芝正费力地向她招手。
「李护士,麻烦您过来一下。」刘桂芝声音虚弱,脸色苍白如纸。
李护士快步走到病床前,轻声问道:「怎么了桂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刘桂芝微微摇头,艰难地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揉皱的纸团,颤抖着塞进李护士的手中。
「请您...等我公公不在的时候...看看这个...」她的眼神中带着恳求与复杂的情绪。
李护士刚要询问,病房门口就传来脚步声,刘桂芝慌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王德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水走了进来,脸上的皱纹在灯光下格外明显,眼中却满是关切。
「桂芝还没睡啊?我熬了红糖水,趁热喝点,对身体好。」他的声音温厚而慈祥。
李护士悄悄将纸团塞进口袋,向王德明点头致意后,离开了病房。
走廊尽头的值班室里,李护士终于打开了那个纸团。
随着纸张展开的声音,她的表情逐渐凝固,最后变成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脊背发凉,一滴眼泪无声地滑落。
2
王德明从未想过,自己六十岁的人生会再次承担起如此重担。
五年前,他从乡村卫生院退休,本想安度晚年。
儿子王建军在县城电子厂工作,两年前娶了邻村的姑娘刘桂芝。
小两口感情好,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王德明看在眼里,心里甜如蜜糖。
去年冬天,王建军接到厂里调往城里分厂的机会,薪水翻倍,却要长期驻厂。
彼时刘桂芝已有三个月身孕,不便同行。
「爸,我不在家,桂芝就拜托您照顾了。」临行前,王建军恳切地对父亲说道。
「放心去吧,桂芝就跟我闺女一样,我一定照顾好她和肚子里的娃。」王德明拍着儿子的肩膀承诺道。
自那以后,王德明每天变着法子给儿媳做可口的饭菜,操持家务,照顾得无微不至。
刘桂芝也十分贴心,常说:「爹,您对我比亲爹还亲,这辈子我都记在心里。」
然而,随着孕期推进,刘桂芝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
起初只是偶尔头痛,后来变得越来越频繁,还经常感到胸闷气短。
王德明用自己的老经验给儿媳按摩穴位、煲汤滋补,可收效甚微。
「桂芝,要不咱们去县医院检查一下吧?」一天晚饭后,王德明提议道。
「不用了爹,可能就是怀孕的正常反应,过几天就好了。」刘桂芝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
谁知当晚,王德明听到厨房传来重物倒地的声音,冲过去时,刘桂芝已经昏倒在地。
3
那是个雨夜,村里的土路泥泞不堪。
王德明背起昏迷的儿媳,心急如焚地向村口跑去。
他本想找邻居老张开拖拉机送医,却发现老张家漆黑一片,人不在家。
六十岁的老人顾不得膝盖的老伤痛,咬牙背着儿媳踏上了通往镇医院的泥泞小路。
「桂芝,坚持住啊,爹带你去医院,会没事的...」他一边艰难地在泥泞中前行,一边喃喃自语,更像是给自己打气。
夜雨越下越大,老人的衣服早已湿透,但他感觉不到寒冷,只觉得背上的儿媳仿佛一团将要熄灭的火,必须赶紧送到医院。
三里泥泞山路,王德明走了近一个小时。
终于到达公路时,幸运地遇到一辆返乡的摩托车,好心司机见状立刻载着他们奔向镇医院。
「医生!快救人啊!我儿媳妇怀孕五个多月了,昏迷不醒!」王德明冲进急诊室,声音嘶哑地喊道。
镇医院的张医生闻声立刻组织护士展开急救,很快发现情况比想象中严重。
「王大叔,你儿媳妇情况不太好,初步判断是先天性心脏病,加上怀孕,心脏负担过重。」张医生严肃地说,「我们这里条件有限,建议马上转县人民医院。」
王德明如遭雷击,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张医生,求你了,先救救她啊!县医院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撑不到啊!」老人哀求道。
张医生见状,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稳定病情,同时安排救护车转院。
「王大叔,你先去交一下急诊费,然后准备转院的事情吧。」李护士轻声提醒道。
王德明这才想起医药费的问题,摸了摸口袋里的皱巴巴的钱包,里面只有不到三百块钱。
「李护士,我现在手里钱不够,能不能先救人,我这就去借钱...」老人的声音颤抖着。
李护士看着这位满头白发、衣衫褴褛却依然挺直腰板的老人,悄悄抹了抹眼角。
「王大叔,您别担心,我先垫上,您安心陪着儿媳妇吧。」
4
县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期心力衰竭,需要立即手术,同时情况危急,可能要做出选择...」主治医生语气凝重。
「怎么选择?」王德明心头一紧。
「孕妇和胎儿可能只能保一个。」医生直视王德明的眼睛,「而且手术费用大约需要八万元,还需要家属签字决定。」
王德明站在那里,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儿子王建军电话打不通,想必是在厂区深处没有信号。
老人紧握着拳头,深吸一口气说:「医生,无论如何,先保大人。」
「至于医药费...」他顿了顿,「请给我一天时间,我一定凑齐。」
走出医生办公室,王德明的腿有些发软。
他颤巍巍地掏出存折,里面是他一辈子的积蓄——三万二千元。
这是他准备给未来孙子或孙女的教育基金,如今却要用来救儿媳的命。
王德明毫不犹豫地取出了全部存款,又给村里几个老友打了电话,东拼西凑了两万多元。
还差将近三万元,上哪儿去找呢?
医院旁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搬运水泥袋。
「师傅,我想打工挣钱,能收我吗?」王德明走上前,恳切地问道。
工头上下打量着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皱眉道:「大爷,您都这把年纪了,干不了这重活啊。」
「我能行!我以前干过农活,力气还在!」王德明坚定地说,「我只求一份工钱,多少都行。」
看着老人焦急的眼神,工头终于松了口:「那行,您试试吧,按小时给工钱。」
就这样,六十岁的王德明开始了他从未做过的苦力活。
每当双手被水泥袋磨破,鲜血渗出来时,他就想起病床上苍白的儿媳,咬牙继续。
「桂芝啊,你一定要挺住,爹一定想办法救你和孩子...」他在心里默默祈祷。
5
手术前一天的下午,刘桂芝终于清醒了一会儿。
她虚弱地睁开眼睛,看到床边椅子上打盹的公公。
那双粗糙的手上满是伤痕和水泥的痕迹,曾经乌黑的头发此刻竟有一半变成了灰白。
「爹...」她轻声呼唤。
王德明一个激灵醒来,欣喜若狂:「桂芝!你终于醒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爹,您...您的手怎么了?」刘桂芝注意到公公手上的伤痕。
「没事没事,就是不小心碰了一下。」王德明连忙把手藏到身后,「你好好养着,医生说明天就手术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建军...他知道吗?」刘桂芝微弱地问道。
「通知了,但可能厂里信号不好,电话打不通。」王德明安慰道,「不过别担心,我已经托人捎信过去了,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刘桂芝点点头,眼泪悄悄滑落。
「爹,如果...如果我有什么不测,您一定要替我照顾好孩子和建军...」
「胡说什么呢!」王德明佯装生气,「你肯定没事的!我答应建军要照顾好你,就一定会做到!」
这时,李护士进来测量生命体征。
「王大叔,您去走廊透透气吧,我来照顾一下病人。」李护士善意地提醒道。
王德明点点头,走出了病房。
刚一出门,他就忍不住靠在墙上,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病房里,刘桂芝抓住了李护士的手。
「李护士...我想写点东西,能给我纸笔吗?」
李护士犹豫了一下,还是取来了纸笔。
刘桂芝用颤抖的手写了一张纸条,郑重地叠好。
「请您...在手术后...把这个交给我公公...」
6
第二天清晨,李护士值完夜班,正准备交接时,突然看到王德明匆匆跑向医院后门。
出于好奇,她跟了上去,看到令人心酸的一幕:
王德明正从一个工头手里接过几百元钱,然后又急冲冲地赶回病房区。
「王大叔!」李护士叫住了他。
王德明回头,看到是李护士,尴尬地笑了笑:「李护士啊,我刚办点事。」
李护士的目光落在老人磨破的手上,心中一酸:「王大叔,您是去工地打工了?」
老人沉默了片刻,终于点点头:「还差一些医药费...」
「您这是何苦呢?您都六十岁了啊!」李护士心疼地说。
「没事,我身体硬朗着呢!」王德明挺了挺胸膛,「只要能救桂芝和孩子,我做什么都行!」
李护士再也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她已读过的纸条:「王大叔,这是桂芝让我转交给您的。」
王德明接过纸条,颤抖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