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枢机主教团经过五轮闭门投票,最终推举69岁的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接任第267任罗马主教,他是首位来自美国的教宗,但却不是美国红衣主教雷蒙德·伯克,伯克被称为“教会最后的铁卫”。网上议论纷纷,认为他会延续“方济各路线”,大家却忽略了他是奥斯丁会士、公开表示他传承奥古斯丁神学思想。

01

新教宗当选,川普立即送上了祝福,并表示想与新教宗会面,他为首位美国人当选教宗而兴奋。



几天前,白宫官方账号转发AI制作的川普当教宗的图片引起很大风波,主教们都批评这是对刚去世的方济各教宗不敬。

殊不知这是川普在为教宗助选,天主教内部早就对方济各的改革、拥抱世俗化不满,希望回归。最后折中选出了一位“温和路线”、来自美国的教宗,但他在神学上却很保守。

他在芝加哥出生,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葡萄牙语,可阅读拉丁文和德文,拥有数学学位,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曾任秘鲁奇克拉约教区主教;2023年起任“主教部”部长,主掌全球主教任命;同时担任“拉丁美洲委员会”主席,深度参与南美教会事务。

他的教宗名号是利奥十四,致敬19世纪强调社会正义又坚守教义的利奥十三世。



从他选择的教宗名号和演讲来看,他不会延续方济各路线,而是会回归教义传统,在社会议题上会关注社会正义。

02

由于他在移民与边境议题上,强调怜悯、接纳与跨国责任,对“筑墙政策”表达异议,很多美国保守派担心他会偏向左派。

但他在信仰立场上,对性别、婚姻坚持传统立场,而且批评许多人依赖金钱、技术、成功和权力而非信仰。



有很多天主教徒期待他成为又一位马丁路德,因为宗教改革以来,今天的天主教需要真正的“改革”,不是拥抱世界,而是高举“属灵真理”。

马丁路德也是来自奥斯定会士,他的“95条论纲”核心教义“因信称义”就是来自奥古斯丁思想,反对“赎罪券”就是反教会的“世俗化”功能。

这位新主教也是坚定按照奥古斯丁思想建立神学框架的人,他的当选将对欧美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03

有评论说,新教宗选择利奥这个命名背后,或许隐藏着他对教会当下处境的判断,对历史的深刻认知,以及对未来牧灵方向的祈愿。

历史上,利奥一世就是教义守护者与和平斡旋者。



利奥一世(440–461),因其坚定捍卫正统信仰、智勇化解战乱而获誉为“利奥”。他在基督论争议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利奥信》被451年的第四次大公会议,也就是加采东(Chalcedon)会议,接纳“道成肉身”为正统教义的核心文本,并促进了东西方教会的合一共融。

在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的乱世之际,他亲自出面与匈奴王阿提拉谈判,避免罗马陷于战火之中,展现了教宗作为和平仲裁者和道德权威的角色。

利奥十三世,则是现代社会正义的对话者。



他生活在工业革命、现代国家兴起与社会主义运动抬头的时代。他的里程碑式的《新事通谕》开启了教会社会训导的现代阶段,关注工人权利、社会正义与教会如何面对现代社会变迁。他致力于信仰与理性的协调,推动多玛斯哲学的复兴,在现代性前显得开放而有分寸。



新教宗很可能会在坚守教义和社会正义方面仿效这两位教宗。

在当今教会面临分裂,欧洲基督教文明衰落之际,俄乌战争、印巴冲突让很多人担心三战爆发,科技、多元文化主义正在冲击信仰,教会如何为生命,社会正义发声?

这确实值得期待,利奥十四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在注视未来,欧美社会也需要超越的真理来治愈左右政治的撕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