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渝举行。据了解,去年,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略有反弹,打破了十几年来持续下降趋势。专家提醒,鉴于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近乎100%的疾病,绝不能对其潜在危险掉以轻心。


5月9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渝举行。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动物通过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等方式传染给人,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在1个月-3个月内发病。一旦感染,几乎没有治愈可能,死亡率接近100%。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统计,2024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170例,与2023年相比,略有反弹。

“狂犬病发病略有反弹,与宠物饲养数量增加、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仍有不足、动物致伤防治体系不完善等有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传林说,比如,流浪狗基本没接种疫苗,宠物接种疫苗覆盖率较低。

不过,虽然去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数略有反弹,但总量很小,公众也不必恐慌。狂犬病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能做到规范预防,及时接种疫苗,也能够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李光琳指出,目前,我国人狂犬病疫情日益呈现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数多、儿童和老年人群发病较多的“三多”特征。同时,动物狂犬病流行态势仍存在被低估的情况,流浪犬、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带来的狂犬病传播风险不容小觑。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犬类管理,加大动物流调监测和溯源力度,切实消除狂犬病传播隐患。

重庆市疾控局副局长李志丹介绍,近年来,重庆市狂犬病防控成效明显,全市人狂犬病发病数连续17年下降,从2007年的197例降至2024年的1例,暴露人群规范处置率从85%提升至98%。

专家们普遍认为,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疫苗接种和规范处置,特别是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处置能力,确保疫苗可及性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合理应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本次年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防控工作委员会承办。

被抓伤或咬伤后,如何预防狂犬病发生?

首先需评估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意外伤害,切记快速到具有资质的犬伤门诊处置!

再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进行暴露风险分级及相应的处置,共分为三级:

I级暴露: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组织污染或直接接触蝙蝠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