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村全景

近年来,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通过打好环境靓村、支部强村、文化润村、产业兴村四套“组合拳”,以“指尖上的传承”品牌项目为抓手,以茶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移风易俗新风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凭借独特魅力,大中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广西五星级党组织、梧州市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点、梧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微”更新凝聚共识,筑牢移风易俗环境基础

绘制移风易俗“微小景”。“沿着村道走,路边的石头被绘成了六堡茶主题的小景,墙上的彩绘故事不仅有趣,还把婚事新办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连小朋友都看得津津有味!”游客张先生在游览时惊喜发现。以梧州市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点为依托,大中村沿路设置宣传小景观,挖掘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六堡茶文化并设计特色墙画,实现移风易俗“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课堂走向广场”“一墙一壁会说话、一景一物都育人”的文化“微”氛围。打造移风易俗“微空间”。修建移风易俗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组织广场舞、棋牌比赛活动,减少赌博、酗酒等不良风气。游客陈先生参与了农家书屋的六堡茶知识竞赛,又在移风易俗文化广场观看了村民自编自演的快板节目,他笑着说没想到乡村的文化活动这么丰富,大人孩子都玩得舍不得走。

“微”服务精准供给,增强移风易俗惠民实效

“现在村头巷尾都有党员帮忙出主意、解难题,党员干部都来帮忙规划,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阿婆逢人便夸。村“两委”以服务为导向,成立移风易俗工作专班,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整合驻村第一书记、党员代表、乡贤能人等力量,构建“村委搭台、党员带头、村民共治”的服务体系。推选致富带头人、种茶能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7名能人进入村“两委”,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创新“党员联户”服务模式,通过上门宣讲、示范引领,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以服务促发展,通过“支部引领、党员联户”机制,发动村民捐款投劳共建家园,先后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戏台、篮球场、“龙鳞坝”网红打卡点、六堡茶公共茶仓等惠民设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实效。成立“党员服务先锋队”,聚焦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等难题,开展“一对一”帮扶,完成16个村民小组环境提升,推动5个小组房屋改造,以贴心服务赢得群众满意,让移风易俗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微”实践引领新风尚,绘就茶乡文明新画卷

大中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兴村、人才强村、治理靓村、文化润村协同发展。立足国家级AAAA景区核心区域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村庄风貌和层峦叠翠的茶园景观,全力打造集旅游体验、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生态住宿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村。村内移风易俗小广场、苍松茶文化体验区(广西五星级农家乐)、八集山庄茶园、网红“龙鳞坝”、六堡茶公共茶仓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岭南茶田风光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定期举办“快乐茶乡”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茶文化。同时,组建“党员+志愿者+群众+保洁员”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整治、茶苗种植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持续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让文明新风浸润茶乡沃土。

“微”融合激活业态,打造茶文旅发展新引擎

通过发展六堡茶产业,改善民生,让文明新风扎根更深。以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在六堡茶苗圃、物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经营,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全村茶园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茶叶20万公斤。与山坪村、理冲村、梧桐村、普旺村、合口村、公平村等6个村达成抱团发展共识,与良年茶业公司共建“六堡精舍”民宿,每年为大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收6万元。依托六堡茶核心产区优势,围绕“一茶园一村庄一基地一条河”进行规划布局,引育苍松茶厂等5家茶企,投资建设茶园、茶仓、苗圃基地等,辖区内八集茶园、苍松茶园获评“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用活乡村振兴政策,与良年茶业公司构建发展共同体,从共建茶仓起步,有效激活生态资源禀赋闯出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建成1000多平方米民宿、茶文化培训体验中心、观光茶园、农家绿蔬菜采摘区等,打造成为吃、住、游、购“一站式”乡村茶旅体验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茶旅产业产值近亿元。(李芳淋 蒋玉桃)

来源:苍梧县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