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曾引领了一个时代,在武侠小说的时代里,有三位作家最是出名,这三人分别是梁羽生、金庸、古龙。梁羽生者,一代开派祖师,地位非凡。

武侠小说分为旧派武侠和新派武侠,在梁羽生之前的武侠作品,故事主要围绕着复仇、嗜杀,故事性比较弱,就是打来打去,没有什么核心思想。

梁羽生是第一个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他为以前的武侠小说灌输了侠义、爱民等理念。让武侠小说不只是一味的打斗,而是有了灵魂有了思想。

所以说梁羽生的地位非凡,至于金庸和古龙,则是在梁羽生的理论上越走越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那个时代,最为璀璨,最为闪亮的明星。



然而时移世易,多年过去了,这三位大师皆已驾鹤西去,武侠小说时代也已一去不返。梁羽生和古龙的作品,更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遗忘。

反而是金庸的武侠作品却是长盛不衰,哪怕到了现在,还依旧很是火热。这三位大家,梁羽生一生创作了35部武侠作品,古龙更是创作了70多部武侠作品。

金庸却只创作了15部武侠作品,那么为何作品最少的金庸,却能够扛得住时间的侵蚀,作品依旧被人津津乐道呢?先来说“新式武侠小说”开派祖师梁羽生。

虽然梁羽生首先提出了“以侠胜武”的理念,不过他的作品,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旧派武侠小说风格。比如说《白发魔女传》,依旧是各种误会不断的复仇。

《云海玉弓缘》同样是如此,这种不断复仇的剧情,毫无新颖之意,看得人还比较压抑,头大。金庸则是彻底摆脱了旧一套复仇的主线故事风格。



全新的故事风格,主角从弱小,靠着善良,侠义观念,各种冒险,遇到机缘,然后一步步成为江湖顶尖高手。这样的改动,使得故事性更强。

而且对于“侠”这个理念,金庸做了更深一层的诠释,比如郭靖的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简直是无敌了,这已经把“侠”这个理念,推到了最高境界。

“武”方面,金庸笔下石破天、独孤求败、阿青、张三丰、前朝太监、达摩等人物,都已达到随心所欲,超凡脱俗的境界,甚至已打破武侠范畴。

“情”方面,金庸笔下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超越了道德、世俗、伦理、时间、甚至是生死。“情”之一字,也是被金庸诠释到一个无可比拟的境界。

金庸的武侠小说,要剧情有剧情,要立意有立意,要思想有思想,作品三观正还导人向善。金庸完全就是一位六边形战士,能一个打一百个,一万个。



就连梁羽生都心生佩服,感慨道:“武侠小说,发扬光大者金庸”。古龙更是直言:“在写武侠小说这块,金庸已经走到了极限,没人能够超越他”。

再来说古龙,武侠小说天赋这块,古龙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梁羽生提出“以侠胜武”理念,金庸在这条路上走到了极限,古龙是后来者,一看已无路可走。

于是就另辟新路,古龙将武侠小说与西方的侦探小说结合,使得故事更具有悬疑和神秘性,让人充满探索的欲望,吸引着着读者慢慢走进故事。

古龙还加入西方的哲学观,对于人性的探讨,更是以诗歌式的笔法去书写。正是古龙的创新,使得他哪怕是后来者,却能够与金庸分庭抗礼,不分上下。

从故事性,作品质量,立意来说,武侠小说史上,只有金庸和古龙能够各领风骚,一时瑜亮。之所以古龙的作品也在慢慢消亡,原因主要有二点。

第一,就是古龙作品质量起伏太大了,代笔问题。古龙一共署名的有70多部作品,可这里面全须全尾,自己写完整的有多少部?代笔肯定会影响质量。



老是写一个开头,或者写一半就让人代表,久而久之,口碑就受到了影响。说白了还是对于作品态度问题,看看金庸就知道了,虽然只写了15部作品。

却不断地更改,尽善尽美,金庸最早“连载版”剧情繁琐,冗长,要是不修改,现在人也看不下去。这就是为何金庸的作品不多,却一部比一部经典。

第二,古龙死得太早了,熟读古龙武侠作品的都知道,他早期的作品极其青涩,不成熟。到了后期的作品,则是越写越好,越来越得心应手,进步神速。

可古龙40多岁就死了,正处于巅峰赛,着实可惜了。要是古龙能够再多活了几十年,以他的天赋写出来的作品,那么必然会多几部传世之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